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有关说话】

卸下包袱更加自如

张宁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1日   11 版)

    总体上来说,我不算是一个内向的人,但在公开场合讲话一直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

    其实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孩子,三四岁时也不怎么怕生,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我有一个严厉的妈,她经常在听了我在外面说的话之后私下里教训我,说不应该那样说,应该这样说;我哪个词用得不对,应该用哪个词;我那样说会被人笑话的等等,像批改作文一样把我说过的话从头到尾批改一番。我想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变得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的,每次都特别害怕讲错话,被人笑话。

    我曾短暂地当过一个月的班长,当班长要主持班会,这让我害怕极了。站在讲台前,40多双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我,这时我第一次发觉,原来人不用听诊器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我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腿也麻木了,班会的程序好不容易完成了,逃也似的回到座位上。

    虽然整个过程我并没有犯错,但是我对自己的表现非常不满意。经过这一次,我意识到自己不是当班长的料,老老实实地请辞了。

    我知道自己有演讲恐惧的问题,所以尽量避免给自己出丑的机会。高二时,市里举办全市各高中的辩论赛,决赛还到电视台录制。我们班主任就是学校辩论赛的辅导老师。初选辩手的时候我也很想参加,内心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是没有参加,只是在辩论队集训的时候做了陪练,模拟对方辩手提各种问题。老师也曾多次称赞我提的问题很到位,但我就是不敢站到台前。我们学校一路过关斩将杀到决赛,决赛那天,我们集体翘课到电视台现场观看。看到作为辩手的同学在台上西装笔挺,唇枪舌剑,我不禁在脑海中运用蒙太奇,把台上的同学剪辑成自己,想象那个在台上面不改色,声音也不会打颤的人就是自己。

    大学时有一门选修课——演讲课,我虽然害怕演讲,但还是选了这门课,就是下决心要自我改变。我们的演讲课老师曾多次指导过各大院校的辩论队参加大专辩论会,他的音色也很动听,讲话热情洋溢,条理清晰,听他讲课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也想要站在台前大声演讲的冲动。这门课没有书面考试,期中和期末分别以一次演讲作为考试。期末时这门课我得了80多分,自己觉得还挺满意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得了90多分,我几乎是分数最低的。

    工作后,公开场合讲话的机会并不多,一方面也在于我自己的刻意回避。开会的时候到了自由发言阶段,有时我也想说点什么,但还没举手就开始紧张,为了避免出丑我常常放弃发言。而每一次的公开发言后,我常常会一遍一遍地回想刚才自己说的话,逐字检查有没有说得不恰当的地方,懊悔应该用其他更合适的词语,简直就是小时候我妈的翻版。

    几年后,我换了工作,新老板面试后,要求我在3天后的员工大会上做一个自我介绍。为了这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认真地做了准备,然后就是一遍遍地练习,无时无刻不在心里默背这段内容,对着家里的镜子反复演习:嘴角上扬到什么角度最自然最好看,怎样的语速最合适……到了演讲那一天,我悄悄做了几次深呼吸,完成了这次自我介绍,练习到的技巧都用上了,也没有发抖,我给自己打85分。还有一个老师没教到的技巧,那就是摘掉眼镜,模糊的世界更加平静美好。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慢慢发现自己竟然自然而然地不那么惧怕在公开场合讲话了,可能是因为我意识到,其实别人会注意的只是你说的内容,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特别在意你是怎么说的,表现得完美不完美,即便你真的说错了话,出了丑,在别人的记忆中也只会存在几秒钟。就像你也不会在意别人说得好不好一样。不去以完美的标准来苛责自己,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目光上,反而能卸下包袱,表现得更加自如。

破茧:那些一直想做的事
想做与做好是两码事
卸下包袱更加自如
越是达不成越觉得美好
一旦你自己真正放下
将就是不行的
勇于向一切危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