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学文科的?”总有人这样问我。
每次,我只能落寞地摇摇头:“从来没学过文科。”
如果从小到大的语文课和英语课也算“文科”的范畴,那每个人倒都学过。但可惜,我从没学过大家印象里的“文科”——高中没进到文科班,大学也没读文科专业。
我原本是打定主意从高二开始就选文科的。一来因为一多半的理科我学得差,二来也因为实在只喜欢文科。
文理分班是在高一的暑假,我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早就想好了自己的选择,只待那日到学校,填个表格上报完事。可现实总比想象来得复杂。因为文科班只设一个,大约老师们手里都有名额限量,要控制自己班上选文科的学生数目。按说像我这种理科差劲的学生,应该能轻松过关,去学了文科就可以不拉低班里的理科成绩。但不知为何班主任极力“挽留”我,唤我到办公室,一谈大半天,还专门请来我爸妈,利害因由一一摆在我的面前,我有一种不留在理科班就出不了这办公室的感觉。
“你文科好,可是选择文科的同学,个个文科都好,相比之下,数学不好你就不占优势。”“反倒选理科更适合,后两年你好好学理科,成绩只要保持中上等,文科这么好,到了高考也可以提分儿。”“况且学理将来出路多,你喜欢的大学专业,有的也可以文理兼收啊。”……
班主任的这些理由,我至今记忆清晰,可究竟为何真的放弃了文科,我却实在无从记起。可能因听来听去头脑发胀,干脆依着老师的建议选一个了事;也可能被几个小时的说教洗脑,忽然觉得挑战一下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不错。总之,我试图靠近文科的愿望算是落空了。
前些日子,听闻将来高中不必文理分科了,我一面为自己抱憾,一面替如今的孩子高兴。实在也是这么回事,除了必须要修的基础科目,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科目里有个自主选择的空间,是件挺好的事。起码今后高中的孩子们不必像我,因为选错了一次,就离愿望越来越远。
留在理科班之后,我的文科成绩照旧还不错,可理科成绩也照旧还是不好,学了两年也没达到中上水准。一转眼到了高考,理综和数学只勉强得了个及格分数,就算文科再好也给总成绩添不了多少力。
于是,又一个选择摆在了眼前——报志愿。
喜欢的学校、向往的那个文理兼收的专业,分数大约够不着;分数够的学校,又没有喜欢的专业。
我记得报志愿前两天,家里亲戚几乎都来给我参谋了一遍。因为家中长辈大多从事工程行业,最终给我选择了一个名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专业,据说人才稀缺,前景光明。
考得不怎么好,自然选择余地少,也没什么发言权。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又到了一所理工院校,学了一个自己压根儿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工科专业。但奇怪的是,我倒学得没想象中吃力,虽然不算最拔尖,但成绩也还不错。因为不吃力,大学4年里,我便有了时间常常到别的学校去旁听,自修了喜欢的科目。业余时间里,读读书、写写字、跳跳舞,爱好倒是一件没耽误。
再后来,实习、工作就依着自己的性子,放弃了大学专业,投身了多年前的梦想行业中。
现在想来,因为没有进到文科班,我读起书来反而更珍惜,学校桌屉里永远藏着三两本包着书皮的“闲书”,上课时,常忍不住偷偷读。
因为没考到喜欢的大学和文科专业,我对学文科这件事的渴望反倒更强烈,想尽一切办法地自学,成了别的学校里常任旁听生,连老师都一度以为我就是他班上的一员。
如今,我能做着喜欢的工作,做得未觉吃力,竟多少该感谢这多年的“做不到”。
有时,人就是如此。越是达不成、做不到的事,越觉得美好、新鲜,充满魅力。于是,便更愿为它付出时间,精心对待,叫你把所有空闲和精力都给它,也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