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世事未曾置身其中必然无法窥得内涵与精神。站在“阳光关爱·助教未来”公益行动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欢笑的面庞,听着梦想即将“破壳”的清脆声音,我明白了这节“简单的梦想课”所要传递的精神。这不仅是一次面向不发达地区孩子们的布道之旅,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旅程中我找到了心灵的方向,这些稚嫩的梦想、单纯的语言,让我重拾儿时的记忆,提醒我在漫漫人生路上,无论走了多远莫忘执着为梦的初心。
在这段记述“温度日记”的时光里,我与伙伴们几乎重温了小学时代,备课的艰辛曾让我敬佩老师的职业精神,而与孩子们拥抱疯笑的时刻又让我羡慕老师的职业“福利”。除了睡觉,我恨不能将全部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一起做操、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聊聊彼此的梦想,有些年龄较小的同学还不懂什么是梦想,但是在我讲述时他们眼神中流露出了对梦想真挚的渴望,看着因梦想逐渐绽放的笑脸,令心灵动容的泪水总是不经意间从我眼中滑落。
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告诉我,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缺医少药的环境曾经过早地夺去了外公对她的爱,所以医生在她眼中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使命,期盼在她的努力下能够让更多的孩子留住亲人的温暖。
在收集孩子们亲笔画出的梦想清单时,无数单纯美好的画面让人忍俊:画满向日葵般的笑脸,是希望身边每个人都能开心快乐;画出一枚直冲浩瀚的火箭,是梦想能成为航天员;画着环绕学校的圆圈,则是梦望成为下一个刘翔,在110米栏的赛道上为国争光……梦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每一个梦想都是珍贵而有灵性的,值得去呵护、去实现。我与同伴一致认为,能够看到听到这么多梦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所以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坚持梦想的人是绝不会被命运亏待。
在寻甸之行中,和当地老师聊起农村,聊起学生,聊起教育的困境,对于很多乡村教师来说,教书也许只是一份工作,在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中,还要保证旺盛的热情是一个难题。另一个问题来自于家庭,我助教的七星小学有近100名住校生,最小的是还在上幼儿园大班,学校没有电视,为了安全考虑住校生一周内的活动范围只能是小小的校园。老师告诉我,这些寄宿孩子非常需要有人陪伴,而学校的老师大都是年龄偏大家庭负担较重,已经没有多余精力呵护孩子们的生活。在孩子们正值天性爱玩耍的年纪,我们虽然能够短暂承担起陪伴他们的任务,但父母与家庭的缺位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天晚上在离开学校返回驻地的路上,无意中看到孩子们早已整齐的趴在窗户上注目我们离开,只是为了跟我们挥手再见道声晚安。感动之余,我心中涌出的更多是思考,孩子每周才能回家一次,而乡村学校没有专门打理学生生活的老师,小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孩子可能还会尿床,需要自己洗衣服,这个时期是最需要家庭温暖与教育的时候,家长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在生活负担的驱使下,他们只能放弃守护在孩子身边的义务,只身前往城市,只为尽量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保障。
老师形容,有些孩子家里非常贫困,住校时连一床厚一点的被子都没有,生活的艰辛令人无法想象。而因为政策的支持,送到学校里可以得到各类补助,所以寄宿孩子孤独身影的背后,更多的还有不为人查的叹息声。
在聆听了如此多的梦想与无奈后,我呢喃着祈祷,希望所有孩子的梦想都能够照进现实,满足小小心灵深处的期盼。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