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人艺大舞台上的外省保安

写文/本报记者 蔡梦吟 摄影/本报记者 陈剑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30日   12 版)

    四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安在人艺剧院前合影留念。(左起)杨永杰、张青松、李花云、徐凯。

    1月27日,话剧《食堂》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彩排,人艺的保安队长李花云(右二)和其他演员一起在表演中。

    排练结束后,话剧《食堂》的副导演韩青(左)给徐凯纠正动作。

    排练休息间隙,老话剧演员张福元(右)与李花云和张青松交流心得,给他们传授经验。

    话剧《食堂》排练过程中,张青松(左)和李花云一起温习着剧本。

    人艺保安宿舍内,张青松(左)正在整理内务。

    穿着制服,站上岗台,他们是首都剧场外普普通通的青年保安。

    套进戏服,大幕拉开,他们却是人艺舞台上兢兢业业的“绿叶”演员。

    1月28日13时,人艺开年原创大戏《食堂》进行全体联排。人艺保安队的4名保安——队长李花云、保安员张青松、徐凯、杨永杰,准时出现在排练厅。只不过,此刻他们的身份,是演员。

    “在人艺,那是绝对的‘戏比天大’ ”,张青松脸上写着虔诚,一双小眼睛因为郑重而睁得圆圆的。他将一根胖乎乎的手指竖到唇边,示意记者到了排练厅采访要压低声音。

    每日泡在剧院,不仅站岗巡逻,还排戏演戏,这让他们对“戏”的敬畏高出常人许多。他们演戏最初源于一个巧合:2012年4月,人艺复排《蔡文姬》时,由于原定的一批群众演员临时无法参演,导演唐烨急中生智,找到李花云,让人艺的保安们“临危受命”。结果,由于保安们平日训练有素,在台上风貌良好,颇为整场演出增色——从此,人艺的大戏里就经常能见到保安们的身影。

    “第一次上台,紧张得心扑通扑通都要跳出来了”,李花云回忆。不过几年下来,他已带领许多保安队员参与过《白鹿原》、《小井胡同》、《大将军寇流兰》等多部人艺大戏的演出。用《食堂》剧组副导演韩青的话说,“他们舞台经验都丰富着哪!”

    执导《食堂》的人艺老导演顾威则给保安演员们“打100分”。《食堂》以一家国企食堂为缩影,深刻入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社会变迁及转型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顾威认为,该剧是真正的现实题材作品,某种程度上,保安们是“本色演出”。

    在该剧中,李花云等4位保安饰演轧钢厂工人甲乙丙丁。尽管并无台词,但他们的投入程度,丝毫不逊于专业演员。

    一场戏中,李花云扮演的工人听说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厂区要被拆迁,冲动地抄起砖头就想和拆迁者打架。李花云对人物加入了自己的塑造:疾奔几步,咬着牙关满脸怒火,在主角的劝说下,他举着砖头的手才迟疑不甘地落下来。

    在另一场戏里,张青松演一个排队打饭的工人。排练时,虽然他的角色在队伍中并不起眼,可他还是用手做出捧着包子的动作,对着空气大口大口“啃”得很香。

    来自辽宁锦州的徐凯是个人高马大的小伙,有时戏里需要很壮实的人物形象,人艺导演们常会想到他。排练《食堂》时,他早早就穿上了戏服——一身白色的工装,东蹭蹭西摸摸,原因是“想尽快把工装穿旧穿脏,这样舞台效果才真实”。

    “你演什么,就得像什么,虽然没台词,但你演得对不对,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李花云说。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人艺的艺术家们代代相传的宗旨。经常排戏,经常听艺术家们讲戏,这句话也被人艺的保安们奉为真理。

    他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人艺老演员演一个没有台词、背对观众的打字员。看上去,这是个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角色,她只能坐在那里默默打字。但观众很快就发现,这个打字员不一般。她不是机械地坐在那里打字,而是通过打字机的声音为现场制造一些音响效果。当主角心情紧张时,她打字的节奏就快;当主角心情平静地说台词时,她打字的声音就很小。

    林兆华、顾威、濮存昕、杨立新、孙茜……一串串观众熟知的名字,在人艺保安口中,都是亲切可敬的老师。“比如说顾威老师,说戏的时候很严格,但是戏外老爷子特别和蔼;再比如说濮老师,他不光有耐心指导我们,还时不时和我们拉拉家常。”张青松说。

    除了李花云一个“70后”,其他保安都是“80后”、“90后”。一边做保安,一边还能登上舞台与话剧结缘,这让他们的青春变得不同。他们明白,保安很难被作为终身职业,在人艺的日子,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为未来“充电”。

    参演《食堂》的保安杨永杰生于1994年,家在河北邯郸。17岁那年,他刚来到北京,就幸运地应聘到人艺当保安,当时的他还想不到自己竟也有机会上台,只是为“人艺职工可以免费看戏”感到激动。几年下来,剧院的戏他几乎一场没落全看了一遍。

    这个高大俊朗的小伙子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走上演艺之路,“和人家专业演员差得太远”。但能有机会参与戏中,这已经让他学到了很多。刚满20岁的他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朦胧地认为,“虽然当群众演员不能带来实际的好处,但无论干哪行,想要干得好、让别人瞧得起你,总得有些文化上的修养,对吧?”

    杨永杰很佩服张青松,因为他“有空老看跟演戏有关的书”。张青松不好意思地说,那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并没更多的想法,“说白了咱就是一个农民,将来不可能在北京扎根。不过将来不管去哪儿闯荡,综合素质高了都对自己有好处”。

    临近下午5时,《食堂》当天的排练结束。回到简陋而整洁的宿舍,张青松等人换上保安的衣服,再次开始站岗、巡逻、疏导观众人群等工作。

    休息的间歇,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们也爱刷微信、转发朋友圈。他们转发最多的,就是人艺新戏的介绍和点评;而晒的照片,也几乎都与戏有关。

    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止是站岗放哨,还有好戏和远方。

人艺大舞台上的外省保安
《白鹿原》连环画在法巡展
春晚首发吉祥物
张默获刑六个月
惜别“杨排长”
“金扫帚”开评
“发现·走进生活的艺术”让艺术回归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