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属于政协,发布会的主角自然是政协新闻发言人。此时,台下准备了一年“敏感”问题的中外记者,都希望话题的尺度大一些,再大一些。可以看到,政协新闻发言人也在努力满足记者们的愿望。这不,从“你懂的”之后,本届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又带来了一个新表达——“任性”。
这让翻译很犯难,面对台下的窃窃私语,吕新华给出了解释:“在反腐这个问题上,大家都很支持,有老虎就要把他挖出来。”比较一下去年他对“你懂的”的解读:“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厉的追查和严厉的惩处。”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们“都懂了”。吕新华的一个“任性”,推动了民间在反腐话题上的进一步猜想。
“这样大家回去都有稿子可写。”一位台湾记者对首场新闻发布会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当然,有没有稿子写,不过是记者们的份内事。能不能让人民听到,让人民乐意听到,才是这场新闻发布会开得是否成功的判断依据。两会终究不是娱乐八卦大会,尺度也好,敏感词也好,对政治爱好者来说可能是一种调剂,对普通民众来说,则要避免有雾里看花之惑。
其实,去年年底,《人民日报》就有一篇评论员随笔谈到“任性”一词。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上朝的例子,批评了自古至今的“权力的任性”。
在说“任性”之时,吕新华强调,“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在反腐问题上态度是一致的”。这句话警醒一部分突破底线的人,并不是谁都可以任性,尤其是在反腐问题上,人民可以“任性”地要求打更大的“老虎”,但有些人千万不能任性。这些人就是存有贪腐念头的官员,他们无所顾忌地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受约束地送子女配偶出国,随心所欲地搞象工程,建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权力一任性,人民就遭殃;人民能任性,权力才收敛。
那么,人民期待怎么样的“任性”呢?在反腐问题上,很多人看到的是数量和体量,以为被查处的贪官越多,被打下的老虎越大,就满足了一种“任性”。不过,如要彻底地消除贪腐的土壤,我们更需要一种有质量的任性。与其关心下一个“老虎”有多大,不如想一想老虎什么时候能打完,能不能享有一片没有“老虎”的丛林。
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任性不容忽略。那就是法治的尊严,有法才能任性。无论人民怎样任性,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话说白了,人民的任性是通过法律的任性实现的。之所以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就是因为在中国法律会守住每个个体为官为人的边界,并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吕新华发言之后,很多评论都持一个观点:任性反腐才能震慑任性的“蝇虎”。但是,反腐的任性不能是有选择性的,只有当法治的任性在背后作支撑,不偏不倚地查处每一个贪腐官员,人民才能畅畅快快地任性起来。
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