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月赵荣荣就要毕业了,但是她很可能毕业后有半年时间处于失业状态。3年前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的赵荣荣,决定回国工作,而这种“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正发生在不少归国留学生的身上。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留学归国人员达到36.48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6.24%。其中,95%的归国人员年龄分布在22~34岁,这些学成归来的年轻人发现,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有一些特殊困难。
应届毕业生求职有两个主要时段:春季招聘和秋季招聘,他们在此期间可以集中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然后等待笔试、面试。但对于部分留学生而言,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春招和秋招,他们有可能哪个都赶不上。
时空距离让留学生赶不上企业大规模统一招聘
留学生如果在国外进行网申,首先可能遭遇许多具体操作上的“尴尬”。“大部分网申是需要用手机号注册的”,没有国内手机号的赵荣荣发现她居然连第一步都进行不了。而在法国的潘晓律则因为时差,有一次漏接了国内企业的面试电话,因为那头是白天,这头还是半夜。
赵荣荣今年春招一开始就在网上投递了简历,但由于没有办法回国参加统一的笔试、面试,错过了一些工作机会。“每个学校的学制不一样。”赵荣荣解释说,美国现行的学制有4种,各个大学因学制不同导致毕业时间各异。“毕业回国时,春季招聘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要等半年参加秋季招聘。”最让赵荣荣担心的是,毕业和求职拉得时间太长,她会失去“应届生”的资格。
其实,国内有关部门因为知晓不同国家学制不同、学生毕业时间也不一样,并不强调留学生是不是“应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旗下中国留学英才网的唐晶说,有的学生可能是今年毕业,要到第二年才能拿到证书,“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没有应届生的概念”。
相对于国内高校学生往往在毕业前就已经敲定了工作,一离校就可以报到上岗的情况而言,多数留学生只能在拿到毕业证之后才能回国找工作,必然会有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求职期和等待期。
海归求职更需要“拼爹”“拼人脉”?
当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和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安排在春秋两季统一招聘。对留学生而言,这一类型的工作机会是最理想的,但是要得到这些机会,则很可能需要人脉。
姜宇亮在英国拿到国际金融管理的硕士学位后回国工作,她说,在自己的留学生同学中,找工作“比例最大的真的是家人介绍”。
潘晓律身边一些同学刚回国就找到工作了,她发现海归在现在的环境下求职更需要“拼爹”、“拼人脉”。不过并不是打个招呼就能马上工作,“只是说家里人介绍,或者是身边的朋友长辈介绍,可以有面试的机会”,姜宇亮补充道。
在美国学习商业管理的邹清,大四时通过家人的介绍,获得了北京一家私企的实习机会,她立刻申请休学半年,从大洋彼岸回来实习,“像我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就放弃了”。
对此,有企业的HR解释说,不同于有实力举办海外宣讲会、招聘会的大型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对留学生这一部分招聘资源的日常维护力度并不大,更倾向于利用社交网络这样的低成本手段发布招聘信息。郝双目前是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招聘主管,她表示,通常身边的朋友如果正好认识适合的留学生,“或者会说,我家里哪个亲戚可能要留学回来了”,就会直接转发招聘信息或者推荐过来。
留学生的优势已今不如昔
当然,回国就业最大的困境还是海归的身价正在贬值,对这一点,在小语种国家读书的留学生感受更为深刻。潘晓律回来后发现,国内一些用人单位除了知道英、美的一些国际名校外,对其他国家的高校并不了解。“自己的学校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就算是所学专业排名靠前,但在国人眼里,“这个学校跟一个野鸡大学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出国留学的教育投入巨大,所以留学生普遍期待回来有较好的发展和待遇。姜宇亮回国后,感觉如今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差距不大。“其实职位和待遇是同等的”,只是在一些外企,尤其是大型的跨国公司里,如果有学习培训、外派出差、短期交流的机会,可能会看重留学生的背景。
郝双认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企业对留学生的最主要要求,是其国际背景以及职业发展前景。“是否录用留学生,跟市场的平均水平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有关,当留学生的期望值超过了国内公司承受能力时,有些公司宁愿选一些国内985、211高校的毕业生。”
(文中接受采访的留学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