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我有幸在李光耀先生访问哈佛大学时与他结识。当我们与他进行访谈时(2011年),他已经年近90岁了。虽然他身体有些虚弱,但是思维却像激光一样清晰锐利。”哈佛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首任院长、《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作者之一格雷厄姆·阿利森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他记忆中对于李光耀的印象。
阿利森曾是里根政府时期国防部长的特别顾问、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助理国防部长。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之所以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依然要向李光耀寻求答案,并写成《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李光耀是当世少有的国际战略大师。
的确,身为一个小国的领导人,李光耀在世界上享有的声誉,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治国有方,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他在世界事务中所发挥的独特影响力有关。他能在复杂艰难的国际环境中为新加坡谋得一条生存之道。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推荐序中,赞赏了李光耀为新加坡制定的外交政策的成功:“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小的国家,即便它真的获得了独立,似乎也注定要给那些比较强大的邻国充当附庸。但李光耀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他的愿景是,新加坡这个国家不仅要生存下去,还要努力赶超别国,脱颖而出。得益于他的领导,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化经济强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多边关系中,新加坡的重要性愈加突显。”
格雷厄姆·阿利森也在书中写道:“在国际事务中,李光耀可谓是最受欢迎的人。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热切地征求他的意见,经常向他请教,而且会仔细倾听他的见解。从尼克松在1971~1972年考虑调整对华政策,到之后的每一任美国总统,包括奥巴马在内,都曾经到新加坡走进李光耀办公室。还有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当他们面临严峻挑战之际,总能在李光耀那里找到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坐标,指引他们游刃有余地应对国际挑战。”
3月16日,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上回答听众有关中美关系的提问时,格雷厄姆·阿利森又翻开了他随身携带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并大声读道:“中国会挑战美国地位成为亚洲强国吗?以后会成为世界强国吗?大多数决策者和专家回答这个重要问题时显得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但李光耀的回答则斩钉截铁:当然。为什么不?”
李光耀认为,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中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中国希望世界接受它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以西方社会的附庸身份被世界接受。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李光耀认为,“两国将争夺影响力,它们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与悲观的现实主义者观点相反的是,他认为如果中美两国领导人合理判断,竞争不会演变为冲突。“美国不能阻止中国崛起,但得容忍中国这个大国……最终美国将不得不和中国共享其主导地位”,这是李光耀的论断。
那场讲座快结束时,格雷厄姆·阿利森举起那本封面上印着大大的李光耀头像的书,对台下的学者和青年学生们说:“李光耀的话值得你们好好读读。”
本报记者 陈婧 实习生 陈琛 周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