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去到那里就永远也想象不到,那样一条石子土路,坑坑洼洼,下雨的时候很泥泞,天晴的时候石头能把皮鞋磨烂。”这条通往北京风华爱心希望小学的路,是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姚子扬过去20年里从来没有走过的。
“在最好的年纪,我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读大二时,姚子扬有一天恰好在网上看到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他找来好哥们儿张圣和李书齐,在网上查询附近的农民工子女小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们拎着一兜香蕉,辗转找到了风华爱心希望小学。
七八间低矮的平房当作教室,一小块空地当作操场,这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3个大男孩一进校门,就被小朋友们团团围住。“我发现这里的师资力量薄弱,真的很需要帮助,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校长沟通后,姚子扬决定,和好兄弟一起来支教。
“原以为孩子们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听讲,而事实上,他们喜欢捣乱,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全班50多人,纪律成为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志愿者曹涛说。而当姚子扬和队友向孩子们发问时,几乎一致的回答让他们大吃一惊:“反正你们支教老师也教不了多长时间,你们都会走掉的。”
经过一个月的拉锯战,课堂纪律得到了保证。“支教不仅仅是对一件事负责,而是对一群人负责。”在曹涛看来,当一群人对你有了期许,你也就肩负了责任。当志愿者给了孩子“不会走”的安全感时,孩子们也回报给志愿者“认真听讲”的满足感”。
很多时候,服务队的志愿者都会被问到,支教到底图什么?姚子扬也常会面对这个问题,而答案就在他的宿舍:“每次支教结束,孩子们都会把自己画的画、做的手工、写的小纸条以各种方式塞到我们的书包里、口袋里、手心里。”这些从作业本上随便撕下来的纸、歪歪扭扭的字,堆满了姚子扬的桌子。“我们捧着这些温暖的礼物,仿佛孩子们交到你手上的真心,这就是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