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治污”教授张建的科研转化经

实习生 胡静 吕华赢 本报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28日   T03 版)

    在迄今为止12年的学术生涯中,山东大学的年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常被称作“污水克星”。他所专注的只有一件事:重新修复水体生态,再现碧水蓝天的怡人景致,让越来越多的民众由此受益。

    低调的张建似乎在刻意躲避媒体的聚焦,遍寻网络,关于他的个人信息少之又少。在接到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时,他甚为谦虚:“我只是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没什么好采访的。”

    然而他所取得的成绩让他无法低调: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平和与爽朗只是他的一面,使命感和专注力才是属于他的关键词。

    张建的研究领域是污水生态净化理论和技术,而他的科研成果转化主要体现在服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上。在他看来,作为2002年启动的国家水资源调配重大战略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是治污。

    “水污染的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张建坚持认为。

    南四湖的治理是张建带领团队攻克的主要项目,也是关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太多前所未有的问题。

    技术上,当时的南四湖是比生活污水还要脏数倍的臭水湖,而项目要求治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要在短期内解决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解决的流域污染问题,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这一工程标准定得过高。加之当时的环保法律、政策和标准等还不健全,张建的工作开展可以说万分困难。

    除了客观因素,更多难题向这个年轻团队涌来:投资方没信心,同行专家不信任,地方政府和居民环保观念薄弱,这些都需要张建和他的团队一步步加以解决。

    真正的科研人从不会轻易放弃。

    他与团队技术人员直接入驻工程现场,攻克技术难题,边研发边示范,边示范边推广:用300亩试验工程摸索技术参数,用1500亩示范工程积累工程应用经验,用近10年时间推广应用10余万亩。

    昔日黑臭的南四湖变成了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碧波荡漾、白鹭翔集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治污目标也顺利实现。历数它们带来的诸多综合效益时,张建面露骄傲的神色。

    谈到对青年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时,张建说令他反感的是目前科研界的“怪象”:部分学者做科研只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没有任何实际的成果,也无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实体项目。

    在张建看来,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评价改革,强调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任务还很重,需要更多人为之付出。

实习生 胡静 吕华赢 本报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4月28日 T03 版

南理工校长:我们的产学研“破题”之旅
“治污”教授张建的科研转化经
吴刚:科技成果转化一定要找准方向
脱建勇:科研成果转化经验是“第二教材”
把实验室搬到矿井的赵光明
程洪:将外骨骼机器人升级为机器人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