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看结果到重过程

北外用心理剧重塑班级概念

实习生 杨子龙 本报记者 原春琳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17日   07 版)

    你的大学是如何评选优秀班集体的?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优秀班集体的评选是院系直接推选,最后看总成绩: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成绩,运动会成绩……    

    最近,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千人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心理剧大赛,试图通过心理剧这个新平台来评选优秀班集体。

    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面临的真实情况是:班级集体活动非常少,更不用说班级同学集中在一个阶段做一件事情了。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级法学1班班长张丰智的印象中,平时班级活动比较少,大家只是一起上课,回寝室之后也是看不完的笔记。为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班干部也曾经多次组织聚餐,结果或是无疾而终,或是参与人数只有个位数。

    “我们对班级这个概念实在是不怎么感冒。”张丰智说。他的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声。

    对高校来说,如何让集体这个概念清晰起来,是学生工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如今的高校与以往不一样,同学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多了起来:宿舍的人际关系、恋爱问题、贫困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荣誉问题……

    “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的家,我们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家的氛围。”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旻说。之所以采用心理剧与优秀班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赵旻解释:“我们就是要把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事情,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再现,希望他们遇到这种问题后,能找到答案,也可以加深对家的感觉和认识。”

    十佳班集体评选活动主要是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舒圆介绍,活动分为三轮:第一轮评选由院系初选,32个班级以PPT宣讲的形式对班级进行风采展示,前15名班级进入下一轮评选;第二轮评选是15个参评班级展示反映各自班级文化的海报;第三轮由进入决赛的15个班级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表现大学生心理的情景剧。

    在心理剧的排练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是团体合作,知道了社会分工的不同——总要有人走在聚光灯前,有人在背后默默奉献,也在一部部的心理剧中找到了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

    “以前的评选更看重结果,现在,我们评的是个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处处长丁浩说。

    2013级法学1班和2班这次共同组建成一个新的班级参与心理剧大赛。

    在进入决赛后,这个新班级立刻面临着新挑战。

    因为排练心理剧要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班里的一些学霸不赞成参赛:比赛时间太长,学习压力太大,马上要考英语专四了……

    同学们当场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没有过半。“当时就决定放弃比赛。”2013级法学2班班长马苗苗说。

    辅导员觉得有些可惜,劝说他们别轻言放弃。法学班专门开班会讨论,最终决定继续参赛。

    最后算下来,为了最后的决赛,法学班进行了不下20次的排练。在这个过程中,张丰智发现同学们展现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那些平常很腼腆、很高冷或者不愿参加班级活动的学霸们,在一遍遍的排练中放下身段,投入地参与演出。

    “很多从来不参加任何班级活动的同学,其实也不是那么高冷和不屑,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个机会。”张丰智说。

    最重要的是,“之前松散的班级,渐渐地开始像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张丰智说。

    2013级新闻8班的心理剧《聚光灯下》就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主角是一个对班级事务不负责任,却在班上获得成绩之后充当领奖者的班长。

    副班长张凯旋说,“班长方赫奇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但可能是太忙了,或者是性格原因,他总是拖到最后去做。这就给同学造成了‘班长不够负责任’的错觉。”

    一次班里约好去排练,作为编剧和主演的方赫奇竟然缺席了。其他几位班干部决定以方赫奇为原型重新设计剧本,并让他继续担任主演。

    方赫奇对同学们拿他这个班长开玩笑已经习以为常。在他看来,“在被吐槽和被娱乐的过程中,无形拉近了我们班同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而他也在念台词时不停地警示自己——千万不要变成剧本里的班长小方,不能忽略班级每个人的付出。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这个越来越被淡化的概念,在参赛同学们的眼中慢慢清晰起来。

    决赛一结束,2013法学班的辅导员老师就推进来一个大大的蛋糕,祝贺他们成功完成演出。法学班的同学开始疯狂地合影、自拍——这是班级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在心理剧评选的当晚,一位署名“问号”的同学在现场的微信互动中这样评价这次活动:“其实不在于歌唱得多好、舞跳得多美,重要的是,我们,曾一起站在这舞台,我们只有一个名字:某某班。”

宣传片大战让高校伤透脑筋
“犀牛鸟”小基金大作用
跟谁学开办“学习狂欢节”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
福州大学评选“宿舍吉尼斯”
复旦:“互联网+教育”时代MBA如何突围
北外用心理剧重塑班级概念
高校真实就业竞争力十强 七所在京沪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