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任雪皎和父亲的角色,似乎实现了一个轮回。这个“八一”节,是女儿告诉父亲,说不能陪伴父亲过节了。
两封信告诉我们:军人子女年幼时,或许不能理解父辈为履行对祖国的承诺,奉献自己宝贵年华的抉择。“事业”“部队”“国家”这些词,对年幼的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在他们眼中,常年出征在外的父亲或母亲只需要扮演好简单的家长角色。但是,时间终于证明,父辈的言传身教不简单,他们也将接下使命奋力前行。
在任雪皎的成长故事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她考到年级第一名,将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戴大红花,希望父亲穿着军装来参加家长会。但是父亲因为拉练演习不能前来,为此她当时就哭了起来。谁都经历过孩提时代,在那个年龄,谁都希望家长见证自己亲手创造的成绩。任雪皎有个帅气的父亲,自己又通过努力获得了荣誉,父亲却无法满足这种最朴素的心愿。这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如何弥补,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理解”。
履行对国家的责任,为此需要家庭生活有所调整,甚至作出一番牺牲,对每一位尽职的军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常识。正因为如此,任雪皎的父亲才会在13年前的信中这么写:“从穿上军装那天起,爸爸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部队和国家。”战争年代,军人南征北战,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军人厉兵秣马,时刻准备保卫国家。他们把青春留在了沙场上,也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换防、每一次演习和每一次执行危险任务的紧张里。
这些道理,年幼的女儿一时半会儿不懂得,这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中,军人子女长大成人后,依旧不理解父辈当年所作出的牺牲,即使产生这种观念,也是可以有所包容的。然而,军人的热血精神应当传承下去,对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国民的义务。没有责任的接力,哪能过上现在一些年轻人所追求的“小确幸”生活,哪来和平安定的环境。任雪皎最终选择和父亲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荣辱与祖国的国防事业紧紧相联,让我们向她表达敬意!
虽然没能穿上军装,但是在航天系统工作,同样需要生活上的个人付出——离市区距离远,需要人“耐得住寂寞”,甚至不能陪父亲过“八一”节。任雪皎这代年轻人为国家履行责任尽管才刚刚开始,却已经展示出了极大的韧性。过去很多人怀疑,说80后、90后的年轻人成长在物质极其丰富的经济腾飞年代,从小没有吃过苦,不能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坚守自己的岗位。现在像任雪皎这样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爱国无关贫富,对祖国的承诺不分成长的年代。
我们要感谢任雪皎父亲那样的军人,是他们在为国效力、履行军人职责的同时,塑造了下一代健康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在维护祖国安全、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线上,他们就是合格的接班者。像任雪皎所亲身经历的那样,从不理解、受委屈到理解并继承事业,这中间经过了13年的时间。对国家来说,这时间也许不算长,但是对个人和家庭来说,13年却足以改变许多。任雪皎告诉我们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青春,不变的是沉甸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