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钢筋水泥步步蚕食着曾经的自然乡土,当拆迁、征地、“把农民赶上楼”大势所趋般成为无数村庄的落寞注脚,你可还能忆起一抹乡愁的味道?鄂西北的樱桃沟村,或许给出了一种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相映成趣的可能。
乡村是最有时间感的地方。山坡、流水、田园,甚至房前屋后的老树,都来自久远。它们不是来去匆匆的浮云,不是偶尔穿行的轻风。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走了,而它们一直默默存在着。正因为它们和天地一样,长久存在,才让乡愁有了落脚的地方。
樱桃沟村是鄂西北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普通村庄,地处郧阳和十堰之间宽阔的公路旁边。许多城里人来这里寻找乡村的味道。
我们来到樱桃沟村的时候,满山遍野的樱桃就要熟了,性急的已经露出了浅黄里透着粉红的水嫩模样。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皮薄肉嫩,吹弹可破的樱桃。捧在手上,晶莹透亮,像是满把的珠玉。
一年一度,樱桃的节日就要到了。从村里人走路的姿势就看得出来,他们的脚步明显快起来。为前来采摘的城里人准备编织精美的小筐,准备上树的梯子,准备水,准备饭,准备积攒着的期待……
这些樱桃是城里人梦中的笑容。樱桃花开的时候,城里人来这里赏花,樱桃熟了的时候,城里人上树亲手摘樱桃。城里人的根都在乡下,到山村里摘樱桃的时候,有多少人唤起了与自然相关的各种记忆。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西格梅曾经说:“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其实,当下中国的许多城市已逐渐失去了记忆,而山川大地是永存的。存在是一种呼唤,对于多数人来说,能够让他们追忆似水流年的还是大地的面貌。村庄里的沟沟坎坎,年年岁岁老老实实地开花、努力结果的老树,构成许多人梦中的风景。
房屋,是乡村的风景。
老屋在,与老屋关联着的一切就会浮现出来。
但是,在迅捷的城市化进程中,昨天的村庄遗失在风中、雨中,从南到北,随处可见一张图纸盖出的分不清张家李家的新村庄。大规模的拆迁,商业化的征地,让自然村落踪迹难觅。
樱桃沟村民自豪的是村里的房子还保持了“老样子”。
乍看起来,这些散建在山坡上的宅子没有统一的规划,各家的外墙没有统一的风格,几幢红砖砌墙的房子在绿树掩映下格外显眼,那些外立面贴着白瓷砖的房子让人想起曾风靡一时的乡村装修风格,那幢黄土墙的房子走过60年风雨,满是沧桑。
乡村的历史在建筑中呈现,这是负责设计的北京绿十字的孙君老师最感兴奋的。“不做控制性规划”“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顺势而为”,这些设计理念使樱桃沟村的每一个建筑都有了自己的语言,有了时间的绵延性。
“五零山居”是村里仅存的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土房子。原先已经倒塌了一半,被村民用3000元买来做了牛圈。在旧房改造时,村里用5000元买下来,请孙君老师带领的设计团队精心打造。框架还是原来的,房梁还是过去的,黄土墙也还是半个多世纪前的色调,而内在装修已经让它变得敞亮、典雅,坐在里面喝茶,会有一种从时间隧道中穿越的感觉。
“七零居”二层的栏杆是当时时髦的水泥浇筑的图案,现在看来显得有几分土气,市面上早已无处寻觅,但却保留了一段记忆。屋顶挂着的腊肉、墙上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远处的山岭融为一体,房屋的主人在这里接待客人时,为这一段历史自豪。
老朱家的侧墙上则有三个醒目的大字:八零院。一脸憨厚的农民热情地带我们楼上楼下地看他改造后的新家。他家房顶变成了一个宽阔的大露台。远望过去,低洼的地方种着草莓,远处的山坡上是一树树的红樱桃。
尽管,这个可以追溯到明朝的老村子已经没有了上百年的老屋,但是,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总还保留下了几代人的记忆,假如连这些也失去了,去哪里寻找梦开始的地方呢?
村里人知道老物件的价值。房顶上的灯罩是早就废弃不用的竹笸箩。颜色发暗的有年头的旧桌子,锈迹斑斑的马灯,提水的木桶……共同形成了一种城市家庭中不可能有的朴素自然的情调。
最令村民们得意的是,他们参与了审美创造。在“五零山居”的墙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旧案板,发暗的颜色是岁月的印迹,生锈的铁钉钉出了一组图形:叠在一起的数字“5”和“0”是这个房屋的时间标志。右上角空白处错落着三个实心圆,站在旁边的村民解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全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艺术品!仔细询问才知道,这作品出自村子里的木匠之手……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买来的,都是房前屋后,犄角旮旯里闲置的东西,但却浓缩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和情怀。
家园不再仅仅是居所,更成了拾起昔日生活,又承载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