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线来信

如今育人只剩下一个“宠”字了

邢照允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31日   10 版)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找到清末私塾教育的影子。学生要拜孔子拜先生。先生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也可以对贪玩的学生大声斥责。严厉而有责罚,然而,鲁迅对先生“很恭敬”。

    我读小学和初中时,总能耳闻目睹这样的情景。家长每次到学校,总是反复叮嘱孩子听“先生”的话,并满怀敬意地对老师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您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严管。要是不听话,您只管打,我绝不护短……”事实上,那时谁在学校因违纪或拖拉作业受罚,回到家往往会挨饿或遭打,因此几天抬不起头,从此改错或发奋努力。家校合力,管教严格。那时,乡村教师是神圣的!

    然而,短短20年的光景,这一切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如今教师批评学生还要讨“尚方宝剑”!教育部对“适当方式”也没细化量化,执行起来比走钢丝还难。教师时时处处“被不准”了,所剩的只有“宠”了。

    ——我见过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生手册》,每学期的评语雷同,全是排比句,夸他聪明好学等等,但他的数学分数一直不及格。

    如今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已告别“该生体”,饱含感情,这本是好事。但一味点赞,满篇“溢美之词”,宠爱有加,不痛不痒,就模糊了学生努力的方向。

    ——一名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上课开小差,语文老师提醒他,用书轻轻地碰了一下他的头。孩子回家后向其家长哭诉自己挨了打。家长宠爱孩子,便理直气壮地要求老师道歉,否则得让孩子还过来——还用那本书敲老师的头。校长息事宁人,老师只得道歉。发生此类纷争后,有人靠权或钱可以摆平一切,教师是待宰的羔羊,只能就范。

    ——几名中学生合伙,围殴、侮辱一名同学,手段残忍。且男女齐上阵,持续殴打,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边打边录像,随后把视频发布在网上炫耀。这是近来发生的校园暴力案的共同特点。教师是学生踏入知识圣殿的引路人,对教师的尊重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但殴打教师事件时见报端。戾气在污染教育生态。

    一些中小学生闲散懒惰,我行我素。受垃圾文化的不良影响,盲目模仿消极的东西,甚至以耻为荣。这都与方方面面的宠爱娇惯有关,与我们近年来过分强调学生的愉快成长有关。

    师道尊严正在萎缩,教育生态每况愈下。教师不愿跪着教书,但挺不直腰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整天小心翼翼地看着这些孩子(很多是留守未成年人),只要能保障他们的安全就万事大吉了。幸福指数一直不高的教师本来就有些许职业倦怠,谁也不想因严格要求学生而惹麻烦。这一切实在令人担忧!

    适度的强制与惩戒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强制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砥砺意志,遵纪守法。康德说:“人天生爱自由,就必须摒除野性。”适当的强制能让中小学生坚强进取,还有利于培养其创造力。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应及时修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对未成年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触犯法律的处理程序和处罚规定,并让学校处罚违纪学生有法可依。

    教育应把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这是一项艰苦的社会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通力合作。这次第,怎一个“宠”字了得!爱而有度,严格要求,辅以强制与惩戒,才是教书育人的新常态。

    (作者为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教师)

底层乡校:回不了的乡 入不了的城
如今育人只剩下一个“宠”字了
学校让你买 谁敢不自愿
不在辅导班,就在去辅导班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