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越来越近的大学 越来越远的校区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1月29日   02 版)

    漫画:徐简

    与扩招前的一代人相比,如今的高考生离大学很“近”,2015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接近75%;但是,兴高采烈报到的大学新生,经常发现校园很“远”,很多学生在新校区度过自己的大学岁月。新校区恢弘的建筑、现代化的设施,让人感受到便利;远在郊区的地理位置,匮乏的配套设施,又招来了吐槽。

    @赵引:郊区大学城成了地方建设的开路者——在偏远的地方划定校区,将各个学校搭配组合迁往新址,然后才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进而推高大学城附近房价,增加土地产值,吸引人口购房定居,建立产业园。但是,大学不应该成为地方发展的牺牲品,大学更不应为了廉价的土地,把自己的学生丢到荒无人烟的远郊。

    @隋雪纯:山东大学文学院本部在中心校区,而大一新生却在软件园校区,至大二方搬回中心校区。虽然,学长、学姐时常表达对软件园校区不会爆满的图书馆、四人间宿舍的怀念,但是身处软件园校区的我们,实在是羡慕他们更多一些。新校周边过于空旷,邮局、超市、医院等基础设施尚未齐全。在社团纳新、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方面,新校区总被边缘化。

    @琐碎的小时光:刚上大学的时候,室友感叹:“没想到读个大学还到村镇来了,太乡下了!”去看个电影,都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并且每一趟都挤满了人。但是,与在市区的老校区相比,新校区面积大了几倍,而且也建设得很漂亮。此外,在郊区更安静,不会让人心浮躁,能“好好当个大学生”。

    @胡波:一些建设比较早的大学城,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公交、地铁都通了,周边房地产,超市,步行街,商场,娱乐餐饮等设施也都建了起来,这给外来务工人员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之前在郊区的新校区很难听到普通话,如今,说普通话的学生多了,逐步带动当地人讲普通话。大学对当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lcw:我的新生入学教育这样介绍新校区:“在这里,赚钱最多的不是我们老师,而是开校车的司机,最发达的产业是校车业。”虽说去市里很困难,但是校园湖边漫步的水鸭,雕塑广场上轮滑少年的身影,图书馆里满满当当学习的同学,教学楼墙面上垂挂着的书画,都是大学生命力的展现。虽然远一些,可是繁荣的快递业也能让生活很方便。

    @Camomile:我就读的新校区位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附近除了本校,还有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院。但是,想象中良好的学术氛围并不存在,各校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院系设置也很单一,可借鉴的学术资源有限。新校区的学生都向往着拥有百年历史,地处姑苏繁华地段的本部,却又为新校区完备的硬件配置暗自庆幸。

大学发展,有没有比“进村”更好的办法
越来越近的大学 越来越远的校区
新校区应该“叫好又叫座”
城市与大学的“摩擦”不只北京才有
我没见过哪所外国大学随便搬迁
张士超,你真乐意带姑娘去闵行吗
别让新校区成为文化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