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个发起零基础油画活动的帖子下报了名。
作为一名伪文艺青年,我有着一颗向往艺术的玻璃心。我总认为,艺术情操这种东西,熏熏总会有的。
最开始只是约闺蜜去798看看展览,看不看得懂另说,但是能拍拍照片发个朋友圈,配上一段矫情的文字,也算不虚此行。
画看多了,难免有尝试一下的冲动,“学画画”这个念头就冒了出来。我搜索了豆瓣,加入了与油画有关的小组,查询了一些零基础油画的帖子。很多人在帖子上晒出自己第一次尝试油画的作品,看上去都颇有造诣。
在去画室的路上,我开始幻想一位留着中分长发、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士,正在给一群小孩上课的画面,而我,一个大龄女青年走进教室的样子,难免引来无数异样的目光。然而按地址来到画室,我才意识到脑洞开大了——画室嫁接在一家酒吧内,老师小懒是个1992年出生的妹子,来画画的9个年轻人也都是80后和90后。
小时候,我也曾有过当画家的梦想,无奈只能画出房子、小人、树和红黄两色的太阳。美术老师的“80分,请加油”,几乎直接判了我的艺术天赋“死刑”。而在这里,想画什么完全由自己定,小懒并不讲什么绘画理论,但会根据每个人选择的图案给出建议。“油画就没有画对画错一说,大胆尝试吧。”小懒说。
起初大家都是各画各的,交流并不多,好在小懒老师擅于调节气氛,讲点她当年学油画时的小笑话,课堂倒也轻松自在。
茶歇的间隙,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咖啡和纸杯蛋糕,放下画笔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自然就开启了话匣子。这一刻,与其说是一堂油画课,倒不如说是一场年轻人的聚会。“你第几次画了?”便成了这场聚会最热门的问题。
“你画的麋鹿好有感觉。”迪娜看着我的画说。瞬间,我心中奔过1万只喜羊羊。迪娜是个1989年出生的姑娘,职业是空姐,跟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尝试油画。她告诉我,不上班的时候她也会逛逛画展,看场话剧,“既能打发时间,还能陶冶情操”。
聊天的间隙,蹭了一鼻头红色丙烯颜料的小玲也凑了过来,让我们给她和她画的向日葵拍张照。1992年出生的小玲算是小懒画室的老会员了,已经画了7幅作品。“我特别享受在画室的静谧时光,喝着咖啡,拿着画笔,做一个安静的美女子。”这话被她用东北腔说出来,喜感十足。
小玲把我和迪娜拉进了她所在的200人油画群,里面几乎都是80后、90后,有一些还是油画系的学生。群公告里写着下次油画和近期展览的时间和地点。
“群里都是一些油画爱好者,总有线下活动,朝阳大悦城的梵高画展,大家就是约好一起去的,第一批去了30多个人呢。”小玲说,这已经成为她的生活方式。
我在后来的群活动中又结识了几个新的朋友,我们大都有着同样的喜好,文艺或者伪文艺气质。我们从约画到约饭,再到约自驾郊游,关系也一步步变得亲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