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乡村图景的怕与爱

李广旭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19日   02 版)

    父亲时常声称,等自己退休了,就要过归隐田园的生活。然而,父亲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他曾在继续念高中与下乡当知青上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并幸运地遇上恢复高考。父亲与乡土,未能有所交集,恐怕正因如此,父亲才会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憧憬不已。而我一位好友的父亲——曾在当年下过乡的老知青,则持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许是在那片土地上落下过什么创伤吧,对于往事他从不愿多提。当灵与肉真切地与中国乡村纠葛在一起时,所有的诗情画意都烟消云散了,茫然地伫立在田间地头,苦涩地重复陶渊明的诗句。

    这是谁的田园牧歌?又是谁的农家乐?或许它是城市的,是文学的,是艺术的,却唯独不是乡村的。消费社会重新规定了一套农村日常的范式与准则,这样的异化过程让人误以为在农家乐就等同逃离了城市,殊不知,腰包里的钞票才是构建眼前这“乡村图景”的根源,我们依然在城市所能直接辐射到的范围内过着“城市样”的生活。如果没有作为背景的青山绿水,城市与这样的“农村”并无二致。田园牧歌是最真实的幻觉,因为我们根本不愿相信它只是幻觉。

    当我们诵咏着“乡村”里的那些民间野味时,一个上海都市女孩却因为江西农村男友家里的一桌饭菜落荒而逃。这件事一时间成为网民与学界热议的焦点,当然,这场义无返顾的逃离绝不只是因为一桌真正的农家饭,它背后折射出了乡村重建的迫切与城乡认知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幻想重重地摔在现实上,碎了一地。

    我年前曾去湖北农村做了几天的田野调查。我居住的那户村民家恰巧刚拆了灶台,不得不在地上临时搭了一个小灶,架起一口大铁锅。村子里没有电磁炉,没有天然气,村民们用烧柴这一最原始的方式烹饪。真正的农家菜是不能简单地用城市标准予以衡量的,米饭中偶尔能挑出谷壳,锅底糊着一层焦黑的锅巴,菜品盛在粗糙的容器里,饮用的水中透着一股浓重的柴火味,灌下肚时,感觉整个喉咙里都冒着烟。这样的饭菜却让我吃出了感动与真诚,为了招待好“从城里来的朋友”,主人挑出了家里最新鲜的食材,并往大锅里添了不少肉。虽然许多关于美食的纪录片都有宣传古法烹制,但很多农村人并不长于此,没有那些神乎其技的手法,对客人最高规格的款待就是拿出他们认为最好的肉蔬。他们几乎每顿饭都会面带歉意地一再表示:“粗茶淡饭,也不知合不合胃口。”对此,我多少觉得几分愧疚,因为那几天的“粗茶淡饭”并非日常,他们平日的饭菜要单调得多。

    相较而言,在引发争议的那张饭菜照片(暂且不去评论其真假)里,有鱼有肉,色泽不好,但菜品很多,在生活水准不高的乡村,已实属不易,江西男孩的家人非但没有亏待上海女孩,甚至可以说已经提供了他们所能提供的一切,只是现实乡村不是农家乐,对女孩来说,这比有意亏待更令人绝望。无关德行,关乎真相。乡村里从来没有过田园牧歌,乡村里也从来没有过农家乐。

    农村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巨大的改善,但这些改善岂能一叶障目?尽管我们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承认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已经支离破碎了,城乡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分离,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离开土地之后,乡村即将走到不破不立的境地。乡村不是城市的农家乐,农家乐也绝不是乡村的未来,停留在农家乐层面的乡村是无力持续不断地供给城市的,也无力负荷整个城乡体系的运行,当我们透过农家乐的田园牧歌直面积贫积弱的乡村时,乡村重建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更显得急迫。

乡愁里已然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终究成不了所有人的想象之地
说起“凤凰男”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没有年轻人的乡村将重归寂静
在文明的冲撞中别让乡愁太缥缈
乡村图景的怕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