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女人们之所以爱军人,是因为制服使他们的外貌显得更可亲些;女士们认为在盔甲之下能吻到一颗与众不同、勇于冒险、侠骨柔肠的心。这也多少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女人对制服男那么难以抗拒。
当一个军人拿起武器,告诉你,一点也不要动,相信我。你会选择不相信吗?你肯定被催眠了。催眠你的是制服,也是他的武器。你相信,那个男人一定会让你处于最安全的境地,这是任何常规职业的男人给不了的。对于一个普通的情场老手来说,就算他帅爆了,赢得女孩子的心,可能也要多费些周折。
很多姑娘可能并不知道,在1990年代的小城市,中学男生也是热爱军人制服的。他们会从各种途径借来制服。成人规格的制服套在十三四岁的小男生身上,有一种不协调的美感。以今天的年龄来看,这是还没长大的男生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认同,所以要把自认为最威武的装备穿在自己的身上。
穿上军装,就不问成绩了。
我记得学校里穿上军装的,大多成绩不佳,而那些埋头读书的男生,身上是永远的运动服。这是两个阵营。然后穿制服的男生开始在校园里追求女生,为女生格斗,从一个天天被老师耳提面命的小男生,变成了冲锋陷阵的战士。在这种英雄主义的好斗背景下,那些先前成绩优秀又趾高气昂的男生,变得丢盔卸甲没了底气。不知道这种局面是我们的错觉,还是制服真的发生了什么微妙的作用。
我家有军人制服。
我小时候爸爸一直是穿制服的。老爸从部队转业,去了武装部工作。那是一个需要穿制服的职业。在我记忆里,他几乎从来没有脱下过制服,从冬到夏。平时和假期的区别,也就是戴不戴肩章,当然戴要比不戴更帅,冬天要比夏天更帅。因为冬天还有一个更帅气的军大衣,呢料的,超级厚重,但正是因为厚重,所以让他显得英气十足。
我的老爸就是这么一个帅透了的制服男。
所以,我就被男生们盯上了。能不能借你爸的肩章,就几天?能不能帮我搞一顶帽子?我猜,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区分肩章和帽子代表的意义,但因为那是肩章,又因为帽子上有帽徽,所以觉得这样的玩法更高级。
最后有没有借不得而知,只记得有一个穿制服的男生,在他穿制服之前,我从没觉得他有那么帅。等我长大以后,闺蜜说,检验男神的唯一标准就是,穿上一样的制服,“噌”地一下亮起来的那一个,就是真男神。好吧,我承认,在我并不会检验男神的青春时代,他就这么“噌”地一下亮起来了。
后来的事很简单。跟那个年代所有的民间爱情小说一样,男生在女生楼下的窗口送零食,女生偷偷从后门出去一起溜达一圈,周末约上另一个同学,一起骑车去郊区。至今很奇怪,为什么男生约女生都要去约女生的闺蜜,这个闺蜜还会刚好喜欢这个男生。简直是一个怪异组合,却长盛不衰。
每个人的青春时代,回望起来应该是唱着歌儿全速俯冲的,可实际上,你身在其中的时候,感觉会是爬起来无休无止的。教室、操场、更年期的妈妈,每一天好像刚一睡下就醒来了,第二天跟前一天并没有区别。你最放松的时刻是什么呢,大概就是这些偷偷溜出来,在郊外游荡的小插曲吧,深觉那个时候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比别处更为特别。
13岁的制服男,最后只记得一个名字。后来我好奇地查过这个名字,跟他对应的是一个景区的投资商。这是一个差生做了商人的故事。青春期那段仰望军人的过场,跟职业理想无关,大概只是让自己的想象力满意吧。
我的老爸后来也因为工作调动,去了一个并不需要穿制服的地方。老爸的官方身高是180厘米,当他褪去制服成为和别家老爸一样的慈父时,我备感失落,甚至觉得他变矮了,起码矮了5厘米。
这个秘密我一直没有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