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新思路

吉大毕业生创办免费司法案例搜索引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8日   12 版)

    “谁说互联网领域创业就一定要去北上广?”在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刘思铭看来,依托于母校的法学学科优势,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二线城市长春做“互联网+法律”领域的创业,同样能有一番作为。

    去年10月,时任吉大团委副书记的刘思铭想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调研后发现,国内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尽管市面上也有些法律电商和法律门户网站,但大多属于互联网技术与法律的简单结合,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我们想做基于司法大数据的法律服务工具。”刘思铭与创始团队成员一拍即合。几个人筹资10万元,注册了长春市把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把手”)。

    目前,公司有员工25人,其中有博士生4名和硕士生9名。学科涉及法律、互联网、金融、营销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八成以上均为吉大毕业生。

    用免费司法案例搜索引擎赚人气

    对于公司发展的第一步,刘思铭认为,要创建免费的司法案例搜索引擎和开展有偿的司法数据分析服务。不过,在熟悉他们的资深律师和互联网大咖看来,这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太大太难”。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4个人,要把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开上网的2200多万份的案件裁判文书进行精加工。“把手”技术总监冷冰介绍,先用自主开发的文字分割软件把原始的案件裁判文书分割成小段落,进而转换成思维导图、流程图或图标等形式,这样可以缩短受众的阅读和分析时间。 

    这项工作对技术要求很高。当务之急是招贤纳士。“初创企业给不了丰厚的薪水,但可以提供快速成长的机会和平台。”2010年从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毕业后,曾在北京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冷冰自愿加入“把手”团队。

    凭借自身项目的前景优势和人脉,“把手”吸纳了不少吉大毕业生加入。

    团队把搜索引擎命名为“把手案例”,用户可以通过“全部内容”“本院认为”“裁判结果”“原告诉称”“被告辩称”和“更多内容”等多个条件进行初次搜索,下一步可在结果中进一步查询。冷冰肯定地说,这是目前国内面向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最精细的免费司法案例搜索引擎。

    去年5月,“把手案例”正式上线,一个多月时间浏览量有10多万。有律师发微信给刘思铭,夸这是“业界良心”,他原本打算花10万元购买试用期一年的劳动法数据库。 

    近几年,国内各级法院实行信息公开化。刘思铭觉得他们是在已公开的免费司法案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所以搜索引擎不想收费。

    处于“蓝海”阶段的法律数据分析服务

    一方面依托免费司法案例搜索引擎树口碑,寻找潜在客户;另一方面靠接法律数据分析服务来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最初,“把手”团队是在微信公号上推介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预计一天能有几百人浏览就不错了,没想到当晚上阅读量就超过5000。”刘思铭说,第一个服务订单是主动找上门的,长春一家区级法院请“把手”团队为其做裁判文书的分析项目。

    但第一次接单,因缺乏经验,没与客户及时沟通,导致提供的产品与对方需要不太一致,又进行了返工,做了不少重复性工作。5个人组成的项目团队,连续忙了两个月才完成。

    工作量测算不清也是“把手”团队遇到过的问题。创业初期,“把手”团队为一家律师事务所提供个案咨询服务。预估两三个人用两天左右即可完成,但最后6个人做了一周。

    “之前已经和客户定好了服务价格,不能轻易改变,否则会损害公司信誉。”刘思铭说,经验不足的“把手”团队意识到,每做完一个案子,都要进行分析总结,把经验教训提炼出来形成工作章程和规则,以减少日后失误。现在,对于工作量测算、完成模式和服务流程等,“把手”团队有了初步规定。

    目前,“把手”团队提供的法律数据咨询服务范围包括裁判文书质量分析、联合诉讼、个案咨询、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和培训等。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先后为政府部门、法院、律所等提供专业数据分析服务9次。

    “大数据有很神奇的力量,可以解决很多疑难案件。”刘思铭和团队成员曾用一周时间帮忙解决了一件纠缠多年的官司。原告和被告双方因房屋买卖协议产生纠纷,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无法证明一个印章是真是假。

    用“把手案例”进行类似司法案件的数据检索,最终通过“生活经验法则”,借鉴类似案件中的处理方法,就使得案件得到了解决。

    没有领航者 摸石头过河

    在刘思铭看来,法律职业领域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离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还很远。司法部门和律所等法律职业共同体还不太习惯使用法律大数据来处理问题。所以,长期以来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大多是依托于个人的分析和判断,主观性较强。

    “司法案件大数据分析服务是个纯蓝海市场,没有领航者。”刘思铭和团队成员经常在周末组织沙龙,邀请法律和互联网行业精英和大咖,切磋未来司法大数据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

    虽然不确定未来如何变化,但“把手”团队认为法律行业发展的大数据方向没错。看到“把手”的快速成长,此前并不看好他们的一位资深律师也转变了观念,打算做“把手”的天使投资人。

    公司目前不愁接不到服务项目,收支大体相当。不过在“把手”团队核心成员看来,司法大数据分析和服务比较耗时,不是日后公司主要的营利方向。

    刘思铭介绍,在第一阶段已经拥有完善司法案例数据库的基础上,“把手”下一步将为特定的客户群体构建专业化的定制数据库,提供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的收费专项库。法律服务方面则依托第一阶段的经验,进一步依托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法律结构化咨询的可能。

自主创新企业如何赢得社会信心
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为残障人士设计智能手表
吉大毕业生创办免费司法案例搜索引擎
“双创”教育不能做成应试型
“盒子鱼”改变传统英语课堂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