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1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南航校园涌现“徐川们”——

让共青团与青年学生更加“心连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通讯员 万千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17日   04 版)

    最近,自从《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火了之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思政教师徐川开始忙得不可开交。他曾担任校团委副书记。

    在校园里,同学们亲切地叫他“川哥”。他把严肃话题写得让年轻人纷纷点赞,能把让人头疼的思政工作变成“抢手课”。其实,在南航校园里,“川哥”不止一个。

    多年来,该校团委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受众导向,坚持源头思维,实施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以需求驱动、兴趣驱动、品牌驱动、主体驱动的工作方法,让共青团与青年学生“心连心”。

    “以生为本”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

    团委书记侍旭也曾被“伤过”。2013年,学校团代会上,一切都按照流程进行,一位领导讲话刚结束,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领导的讲话听不懂。尽管现场很快平息,但对侍旭触动很大。

    “孩子有想法。”侍旭反思,孩子为什么站起来,有无改进方法,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形势变了,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者,却跟不上学生的改变”。

    2014年南京高温,学生对空调的呼声越来越高,网上讨论很激烈,从而引发舆情。正当学校犯愁寻找解决方案时,一个辅导员拿着铺盖,来到学生宿舍,跟学生吃住在一起。最后这个班级的学生没有闹事。大伙儿很惊讶,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管用。

    两个一正一反的例子,侍旭发现,作为团干部的“恐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更加开明了,大学更加自由了,同学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渠道都太多了,要适应这个转变,不能凡事照本宣科,被动应对。做不到贴近学生,一味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管理对象,就会背离群众路线,就会把学生推向我们的对立面”。

    从那以后,学校提出加强教师作风改变,团干们不能天天待在办公室,要和学生在一起。于是有了“我和青年学生的一天”。

    让很多团干苦恼的是,基层团支部没活力,很多地方都是“僵尸”团支部,团支部在学生群体中没有威望。

    2011年,南航校团委提出“午后阳光”构想,以微型系列化的学习交流会为主要形式,由校团委直接举办面向基层学生团干的学习、交流活动。很多团支书参加活动后,也模仿在本组织中举办学习交流会。

    该校团委“下放”校园文化活动招标权,只要创意好,学生们喜欢,不管是谁申请,都可以获得校园文化活动的承办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在南航,“每一个团支部,每一位团员,每一天节省一角钱,资助一名失学儿童”的活动已坚持了20年,

    影响辐射全国,已成为南航团组织的公益标签。

    该校团委副书记管祎认为,团工作要坚持受众导向,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让学生进入舞台中央,老师走到幕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成长留给学生。

    “互联网+”思维引领青年学生

    2012年,从海拔5400米的当雄到南京,嘎玛白姆成为从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站台的地砖比我们村里最有钱家的还要耀眼,熙熙攘攘的人流比我们全镇集会的时候还要热闹。”嘎玛白姆感叹。

    全新的生活环境、语言不通、学习基础差……她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天早出晚归的学习,她成为学校第一个获得奖学金、第一个获得省级竞赛奖项、第一个担任班长的藏族学生,还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连续两年,她选择暑假回乡支教,开展格桑花开支教项目,给更多藏族孩子带去“希望”。今年,她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以藏族学生身份回乡支教。她最大的希望是,毕业后回乡从事教育工作,帮助更多孩子。

    今年嘎玛白姆被评为“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学生”。与以往不同的是,告别“成绩决定一切”的评优评奖,这次把评奖权交给全校师生。评选很简单,参选学生只需将资料上传网站,获得10位师生撰写的推荐词,便获参评资格,师生实名投票。

    短短一周,近1000人申报,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110万,超过6000名师生参与推荐,撰写推荐和评论17753多条,10122名师生参与投票,浏览阅读总量达到941669次,平均阅读量超过1100次……

    “一个人人可登台的青年故事会。”借助互联网,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动员,营造“处处有典型、人人可成才”的氛围。

    新媒体时代,有线下活动也有线上产品。该校OMG创意工作室能在1分钟内,解读两学一做、四个全面、核心价值观、团委是什么等话题。轻松幽默的口吻,简单可爱的漫画,浅显直白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通过有趣的形式介绍。

    “青年之声”平台也人气满满,有教授大咖指点迷津,有心理老师敲开心扉,还有伙伴们的倾力相助,作为青年之友,他们答青年所问,解青年所惑,被学生亲切称为南航版“知乎”。

    近年来,南航团委致力于互联网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的独特育人功能。

    “坚守初心”助学生成长成才

    在“川哥”成名之前,该校就掀起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潮。

    “社会主义五百年公开课”在校园里颇受欢迎,没有学分要求,但每次开课都是座无虚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畏老师是全校得票最高的人气导师,比第二名多500票。她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教师团队,一方面给学生指导,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同时更加坚定自身信仰。

    该校飞行器专业的沈晓海保研后,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转到“马克思主义”专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一时,迷恋“毛概课”的他,专门成立“毛概集团”。几年来,兴趣小组不断壮大。今年5月,“毛概集团”正式成为一个校级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希望以讲故事的方式,把信仰传递给身边同学。

    眼下,南航的团干部都在寻找“初心”,他们对共青团的存在和发展“追本溯源”,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该如何开展。

    “挑战杯”“创青春”是南航的金字招牌。从2003年开始,该校每届成绩都居全国前列,创造了高校创新创业的“南航现象”。比如,有文科女生设计出贴地飞行的巴士获奖,有学生连续两届获得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也有学生发明的无人机比世界飞人博尔特的速度还快两倍,被国家领导人点赞……

    很多兄弟高校纷纷上门取经。最后得到的答案是,消除功利心,拿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取得成绩并非偶然。早在36年前,从该校学生自发成立科协开始,该校就把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每年“三创”文化节参与度是全校各项文化活动之最。该校团委副书记张亚丽说,学校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在校园里创造氛围,启迪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共青大锅饭”是南航共青团工作研究的特有品牌,持续了近20年。南航高度重视团工作理论研究,团干部们时常围在一起,通过“大锅饭”“老团干教我干”等形式交流思想、研讨问题。

    “思政教育工作不容易出成绩,久而久之,大家忘了初心。”侍旭经常思考,团工作应树立源头思维,平时需要多思考几个问题,为了谁在做工作、为了什么在做工作。

让共青团与青年学生更加“心连心”
安徽工大大一女生创作班歌走红网络
把温暖送到青年身边
西安新城:商业综合体里建起“青春驿站”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