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不一样,今年的创青春(商工组)大赛上,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更趋于平等。在项目展览区,不仅有创业者的展位,一些投资人和孵化器也都在会场设立了展位。这一次,投资人选择放低姿态,等着创业者上门咨询。
记者发现,在赛场上,多了一些给创客提供专门服务的平台——“创客保姆”,这是本届比赛的亮点。“一度人脉”手机软件,可以帮助创业者对接投资人;团上海宝山区委成立“创客之家”,让创业青年“遇见”共青团;“小创客青少年创客教育”是参赛的项目,给青少年提供可编程的“玩具”。“创客保姆”俨然成为一种新的业态。
全能社区:给“泛创客”提供创业生活空间
胡嘉捷是一名85后,虽然不是参赛者,但是他一直守在展位上。面对前来咨询的创业者,他热心地介绍上海微领地创客空间产品。“居住和创业可以在一个社区,我们给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他说。
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在上海市区租赁大型的厂房和楼房,装修成18~25平方米的小公寓,价格在2500~4000元不等。他们还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办公空间。
“有桌子和沙发,在公共空间办公都是免费的,而且办公楼与住宅可能就在相邻的两幢楼,创客的工作生活非常方便。”胡嘉捷介绍,目前有两个项目点已经完成了,在上海中环附近,一共有几千间公寓。
与其说是工作到生活零距离,不如说是企业为创客提供一个全能社区,给创客思想碰撞提供了环境,其功能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孵化器。在这个社区里,他们还给创客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配备外卖订餐服务、健身场地服务,甚至还提供去地铁站的自行车。
“通过规模优势,让我们的房屋租金比周边地区略便宜。我们还和银行开展合作,入住的青年办理金融租房项目,可以用信用卡来单月扣除租金,减缓租客的资金压力。”他介绍,遇到节假日,管家还会组织年轻人搞活动,比如中秋节的时候大家一起做月饼。胡嘉捷说:“希望更多的初创的人群生活在社区里,我们可以做成孵化基地,资金、费用减免,鼓励有创业梦想的人。我们服务的是‘泛创客’,不管是做什么行业的创业者,我们都欢迎。”
公益天使基金: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创业资助
在大赛现场,团上海市浦东区委人才工作部的奚伟浩,没事的时候就去各个展位转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能够给予资助。他现在是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浦东新区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我每周有三四天时间是在外面跑项目,比如,去孵化器看项目。”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是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公益基金。奚伟浩介绍:“我们是浦东新区分基金会,2015年成立,已经资助了93个大学生创业项目。”
浦东新区分基金会的主打产品是雏鹰计划项目,只要项目合格,创业者通过无抵押无息的方式,最高可以贷款30万元,本金等额还款周期在36个月内,也就是资助时间最长是3年。
谁有资格获得这笔贷款?硬指标就是必须在大学毕业5年内,包括专科、本科、在职硕、博研究生、归国留学生,当然也包括在校生。
“申请人在接受资助前,需要在浦东新区注册公司,申请人为浦东户籍的可以放宽企业注册地的政策。”奚伟浩介绍。
他表示,除了硬件达标,申请资金还有两步,第一步要接受区里专家的初审,第二步要接受市里的专家审核,“基本上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半的项目审核不通过”。在他看来,这并不能说明基金的门槛特别高,“相对于私募基金我们没有特别的条件,只是适用范围比较明确,主要帮助那些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另外,我们还要对创客负责,贷款体系与征信体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在规定期限内还款,信用记录将会受到影响”。
贷款之外,该基金会还会给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大礼包,由于各个部门的创业政策比较分散,他们还会帮着创业者匹配政策。“这是我们的优势。”奚伟浩说。
分享经济:给学生展示付费创意的机会
思考再三,重庆邮电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张英培和小伙伴决定,用手机软件盈利的钱,再开发一款手机软件和网页。
“我们之前在学校里做了一款销售零食的App(手机软件),把零食放在寝室售卖,每周查看一次进行结账。”张英培告诉记者。之后,他们接着开发另一款大学生的平台,根据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可以在上面开通课程,有需要的同学线上购买,得到的产品是线下或者视频面对面授课。这一次,他们带着这款软件——CampusSay校园说参加本届比赛。
张英培介绍:“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就是校园创业、就业、考研、保研和出国的同学,越有经验就越愿意与别人分享,普通学生可以付费听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查看网页发现,20元就可以购买“家境一般的同学如何出国留学”的产品。平台的另一优势就在于打造大学生自己的知乎,比如最近“学习产品应该看哪些书”的话题比较热,就有同学在下面推荐书目。当然,话题与课程都是打通的,如果觉得哪位同学的回答比较专业,可以查看是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自今年7月上线,一共有2000名同学在CampusSay开通账号,80名同学进行课程交易。“我们不会从同学们的讲课费中抽成,我们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发现谁是学霸,谁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我们有自己的算法。”张英培说,在他们学校,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大三时就开始盯上人才提前预订,“用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完全可以做‘猎头’,帮着这些企业推荐人,这是我们的盈利点之一,类似这样的其他项目已在开发中”。
女生付水君是该团队的成员之一,她现在是计算机专业研一的学生:“很多同学都觉得我们的技术特别牛,如果有人认可这一模式,我们也打算进行融资。”
付水君认为,整个项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为想创业和有表现欲的同学搭建平台,表达想法变得更加容易,毕竟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未来,这支团队想把这款软件推广到更多学校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平台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