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0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走在最前沿——

聚焦第三届志交会十大公开路演项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4日   04 版)

    第三届志交会上,志愿者和观众观看开幕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黄丹羽/摄

    一、“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

    项目成果:自2015年9月启动以来,截至2016年8月31日,北京地铁全线网14条线路,通过App、地铁官网和现场招募等方式,共招募志愿者72206人。志愿者通过App系统和电话专线报送有效信息20850条,成功避免影响列车运行事件10余起、人员伤害事件300余起、协助车站工作人员处置突发事件及客流疏导千余起,直接间接挽回数以千万元计的经济损失。

    项目创新:1.建立四级组织运行体系实现分权联动,建立总队1个、支队4个、中队57个及下辖志愿者分队180个的四级组织体系。配备各级专职管理人员130名;2.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互动一体化。建立了App管理平台和信息报送专线两大系统;3.将志愿者信息报告处置纳入运营指挥系统,实现两分钟内快速响应并及时处置;4.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大纲、核心课程体系及考核题库;5.建立了《平安地铁服务工作细则》等8项工作制度,实现志愿者管理工作规范化;6.建立志愿服务的积分体系,对志愿者服务效果进行实时评估。

    二、“七彩筑梦,科技领航”

    项目成果:自2016年5月实施以来,目前已成功开展两期,覆盖当地11所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直接服务600余名留守儿童。学校已组织动员志愿者210名,累计服务1.3万余小时,书籍2000余册,衣物、学习用品1000余件,建设了一批“爱心读书角”“爱心活动室”等志愿服务阵地。开展了“智能互联——智能车展示”“蓝天梦-航模制作”“七彩艺术课堂”以及“素质拓展”等多样性课程。

    项目创新:一是内容创新,项目一改传统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单一进行物资捐助,拓展帮扶方式,通过引入科技力量引导梦想建设。二是形式创新,通过学期中不定期探访、假期中展开“七彩课堂”重点帮扶的方式,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体系,实现精准帮扶。

    三、洪润浩志愿者服务队“关注残障儿童 帮助梦想起飞”

    项目成果:通过与残障儿童学习交流,懂得了奉献,让这些孩子在幼小的心里埋藏感恩的种子,将来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了新的进步,先后开展以“我的梦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读书快乐”“做一个有用的人”等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宣传片、志愿者的讲解、互动问答等环节,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爱。

    项目创新:通过项目的开展,帮助孩子康复,教会孩子成长,为孩子们树立自信心。残障儿童的成长,需要鼓励,需要认可,更需要社会的关注。通过创新志愿活动的开展,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来,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好好学习。适时带领孩子们到大学的校园里参观学习。

    四、“心心点灯”——用电关爱与成长公益

    项目成果:受益人群多,建立挂牌服务站52座,实现北京市东、西城区32个街道单位挂牌服务站的全覆盖,开展大型用电宣传活动218次,为困难用户改造室内老旧线路37户,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安装爱心遥控小夜灯1120盏;参加的志愿者多,培养“电力安全小卫士”,为电力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项目创新:一是服务理念创新,倡导“志愿服务 快乐传递”的公益分享和感恩理念,让项目受益者转换为志愿服务实施者;二是服务措施创新,打造“共创众创”平台,为社区老人绘制步行5分钟“售电网点折页”地图,编制并出版发行《青少年安全用电掌中宝手册》,研发电力城市——青少年电力科普积木,开发智能遥控小夜灯替代老旧灯绳开关等服务产品,获得国家级专利十余项。

    五、1家1全家福

    项目成果:让4200个家庭拥有了一张幸福的全家福、1100多名老人和1200余名儿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送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弟子规》200本,爱心文具100套。

    项目创新:在贵州各偏远地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很多老人都没有拍过几张自己的照片,甚至此前从来没有拍过照片,众多偏远山区的儿童也没有机会为自己留下一张童年的回忆。为此,贵师大美院摄影专业的学生于2012年4月自发组建了“壹家壹”全家福拍摄团,进行了名为“送摄影下乡——全家福”的社会公益活动。

    六、“我在江苏有个家”

    项目成果:1.成功帮助13名贫困儿童对接江苏爱心家庭;2.促成支教地学校与镇江4所中小学的共建;3.帮助支教地蚕农科技养蚕,推动蚕业生产信息化搭建平台;4.支教团共建立了“一对一”爱心帮扶13对,募集爱心资金25100余元、爱心包裹54个,募得价值9000余元的过冬物资,以及价值16000余元的图书。

    项目创新:在江苏、内蒙古、广西三地共同开展,依托江苏科技大学2.5万多名师生支撑以及各级团委的支持。以服务地区留守儿童为活动对象,与支教地学校共同确定留守儿童名单并采集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爱心人士信息库”。支教团作为桥梁将搭建三地关爱平台,为支教地带来江苏优势资源。围绕该项目开展“七彩雷锋课”“萃英讲坛”“夏、冬令营”等活动,注重学生心灵世界的成长。

    七、用关爱唤醒——大型原创禁毒主题音乐剧《唤醒》巡演

    项目成果:该剧于2016年6月24日在银川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了首演,800余名强制戒毒人员观看了表演。8月,剧组分别进入自治区两家大中型企业,为约1200名青年职工表演。比起宣讲、说教、或者形式各异的宣传图画学习,青年职工更愿意接受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用富有代入感的故事来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因此,该项目是用戏剧模式打破了传统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单一说教宣讲的固有模式。

    项目创新:由青年大学生参演的原创禁毒主题音乐剧,用丝丝入扣的表演结合绚丽的舞台效果,还原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展现青少年的身边故事,让青少年群体从富有代入感的剧情中,真切地体会到毒品的危害。用戏剧力量完成了多个人群的成长和蜕变,将禁毒的使命和责任放大,扩大了该剧的受众面。

    八、“助聋成龙”

    项目成果:1.筛选学生零失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让近100名听障学生坚定艺术高考方向;2.学生艺考通过率显著提高,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有近150人考上本科或专科学校;3.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家庭经济条件有效改善。在考入大学的听障学生就业意向分析中,有80%的毕业生愿意成为一名教师,有10%的学生志愿加入项目的志愿服务队;4.项目辐射作用大,在艺术高考服务的基础上,项目动员吸引厦门大学其他专业1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帮助听障学生补习文化课程。

    项目创新:1.项目切入视角小,社会效应大。项目以听障学生艺术学习与艺术高考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考入理想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有效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帮助听障学生增强自信,逐步重回正常社会。2.服务专业化水平高。艺术辅导志愿者全部来自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常年学习美术知识,具有良好专业素养,不少志愿者具备丰富的艺术高考辅导经验,能够帮助听障学生提升美术水平。

    九、青春映夕阳平安我护航——“西城大妈”微众汇

    项目成果:成功申请“西城大妈”商标,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公众号,招募青年志愿者1000多人,半年时间积聚粉丝5000多人。组建了以社区治保主任、小区楼门院长和其他积极分子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和15个特色团队,并开展了一轮培训。根据北京市西城区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西城大妈”2015年度共计提供31777件线索信息,提供涉恐事件线索128件。

    项目创新:通过建设骨干团队、汇集打造各种小微特色团队,运用分级管理、分层组织、分别培训、分类培训的新模式实现庞大团队管理的高效能。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实现治安志愿者移动端的实时注册、举报点赞、实时发动、反哺激励、活动组织、专业培训、宣传引导、管理服务等。志愿服务内容从单纯治安巡逻拓展丰富到应急处理突发事件、邻里守望、民意收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秩序劝导、特殊人群帮扶等。

    十、“税妈妈关爱”——孩子,愿你的前路不再孤单

    项目成果:为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提供定向帮助和经济扶持,在主要受教育阶段长期结对帮扶,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以独有的母爱魅力,给孩子们带去亲情陪伴,形成了常态化帮扶制度。在原来10余年结对帮扶的基础上,2015年设立了“税妈妈关爱”基金会,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学校成立了“税妈妈关爱”工作室和“税妈妈热线”,并与国税、妇联、企业青年联合会等多个机构合力帮扶。

    项目创新:从2004年至今,以女性志愿者为核心,发挥母爱魅力。流动、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该团队以女性志愿者为核心团队,充分发挥她们在关爱儿童方面的母爱魅力和先天优势,致力于陪伴孩子成长,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体。青年干部与企业青年代表一起行动,目前已有26名个体经营者和8名大企业负责人参与进来,共同关注流动、留守儿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4日 04 版)

聚焦第三届志交会十大公开路演项目
一场20年不落幕的校园辩论赛是如何炼成的
配备乡镇专职团干“专心”为青年服务
济南高校新媒体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