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将门布衣 赤子丹心

——追记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许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吴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7日   03 版)

    2010年的一个周六上午,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老新华书店对面,一个拄拐杖的老人走向路边的修鞋摊。老人是瘦高个儿,戴着眼镜,手提一双半旧的千层底布鞋,来给鞋钉橡胶底。

    “老大爷,你这个旧鞋还要钉鞋底啊?”一个来修鞋的人问道。

    老人说:“这是人家一针一线做的,穿着舒服。加一层底,下雨天也能穿,穿的时间还长。”

    这个修鞋的老人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许光1929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历任海军北海舰队战士、航海长、舰长,河南省新县人武部参谋、军事科长、副部长,后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3年1月6日2时44分,许光突发心梗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4岁。

    割舍13年海军事业替父行孝

    1932年冬天,鄂豫皖根据地失守,许世友随红军转战川陕,3岁的许光便跟着奶奶和母亲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那时的许光只有小名——黑伢。

    黑伢7岁就参加了儿童团,边逃难,边斗争,在解放时仅有5万人幸存的新县大别山区顽强地活了下来。1949年,在许世友的老战友王树声将军的帮助下,黑伢终于和父亲团圆。许世友给已经20岁的黑伢取了个敞亮的名字——许光。

    在山东上文化速成中学时,许光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其班主任李心田。李心田结合几位将军后代的传奇故事,创作出了小说《闪闪的红星》,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许光就是电影里“潘冬子”的原型之一。

    参军入伍后,许光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

    在北海舰队,许光始终在一线战斗部队接受摔打磨砺,隐瞒自己是许世友将军长子的身份,刻苦学习、训练,出色地完成任务,曾先后6次立功受奖。

    1958年,许光的奶奶病重,惦念母亲安危的许世友打算让许光回家照顾奶奶,替父行孝。然而对许光而言,他在海军奋斗13年,此时离开,就意味着舍弃多年的心血,回家乡从头再来。

    想到在战乱中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奶奶,同时为了让父亲安心为国家工作,许光最终选择,牺牲自己热爱的海军事业,调回老家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工作。

    将父老乡亲装在心上

    1958年,而立之年的许光调回老家新县任县人武部参谋。由于奶奶习惯在乡下老屋生活,许光一有时间就住在乡下陪伴奶奶。

    半年后,94岁的奶奶离世,部队有意让许光重返军营,但看到新县的贫瘠落后,许光决定留下来建设家乡。

    新县河铺村村民朱祠柱说:“一年秋天,许光下乡时发现,正是农忙的时候,地里却没有一个人干活,一问才知道,因为村里没电,村民们只能到四五里地外去打米磨面。他回县里以后就想办法给我们解决问题。”许光带领民兵架设高压线路,几吨重的电线杆,他和民兵一根根往山上扛,35千伏的高压线架通,华中电网的电能输向了新县。

    新县原副县长韩文定回忆道:“1987年夏天发洪水,当时许光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的暴雨警报,就赶去箭厂河、陈店、郭家河处理险情。走到江淮岭,路被洪水冲毁,车翻进沟里,许光摔到前挡风玻璃上昏迷过去,送医后头上缝了十几针。我去探望他,他还让我打电话问抗洪的情况。”

    许光对朱祠柱还有一段恩情。1957年,朱祠柱父亲病逝,母亲带着朱祠柱的姐姐给朱父上坟,两个人扑在坟头痛哭,被回乡探亲的许光遇见了。

    许光一问,原来,朱祠柱的母亲没有劳动能力,丈夫过世后,家里有5个孩子要养活,走投无路才哭了起来。他当场拿出80元交给朱祠柱的母亲,此后6年,他每年接济朱祠柱一家四五十元。此外,许光多年来从个人工资中挤出“结余”,资助红军后代130多人次。

    “他给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老百姓对他特别尊敬。”朱祠柱说,在许光逝世后,虽没有人专门组织,但河铺村30多名村民还是自发去为许光送行。

    “不要占便宜,占便宜容易犯错误”

    许光有4个孩子,两儿两女,分别取名“昆、仑、江、海”,希望他们都能自立自强,磊落大气。

    许光的二儿子许道仑说,父亲经常讲一句话,“不要占便宜,占便宜容易犯错误”。许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新县工作的40多年间,从没有为个人或亲戚朋友的事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要求。

    许光在县人武部任职时,单位分配家属房,他了解到一位四川籍的政工干事孩子多,生活困难,便主动把房子让给了他。后来,许光从人武部转业到新县人大工作后,县里条件有所改善,将一个相对宽敞的院落分给他住。但很快,新县人大常委会盖家属院时征不到地,许光主动把地皮无偿让了出来,自己带着家人租房住。家属楼建好后,许光一家才搬进了楼里。

    让出地皮、拆掉房子的许光没有要求任何拆迁补偿,不仅没有折价交换,房款还是他拿出积蓄付清的。许光说,“公家的房子、公家的地皮,分给我们住住,怎么就成我们的了呢?!占公家的便宜,说什么我也不会干”。

    2012年,许光因肺癌住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期间,为了避免“超标待遇”,许光特别提出“三不”:不用进口药,不做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大女儿许道江想让父亲住到条件好一些的一科病房,可许光不同意,“我是来治病的,不是来享受的”。

    住院20多天,许光就坚持出院回新县,“这边要花很多钱,我是一个普通家庭,没有那么多钱”。许光回到新县一个月后,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逝世。

    在新县潢河边一个老旧的家属院里,二楼60平方米的狭小单元房,就是老人最后的栖身之所。家里没有一件新家具,厨房和卧室的地面还是粗糙的水泥地。很难想象,这竟是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的寓所。

    本报河南信阳12月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吴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7日 03 版)

将门布衣 赤子丹心
红星美凯龙青年爱心林项目落户合肥长丰县
全国医药类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成立
第六届中英青年领导者圆桌会议在沪举办
父亲在美国八年
团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他山”有多少可借鉴的“石头”
长沙:组织青春力量投身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