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摩肩接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11月5日,在腾讯we大会刚刚开幕时,画面中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用机械式的语调平静地宣告着人类悲惨的未来。
机器发出的声音不会变,但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用“自己是乐观主义者”的态度给人希望。他给出避免世界末日到来的方式是——移居太空,并认为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
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粮食问题、资源分配不均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正在被各种全球性问题困扰,但人类从未停止过脑洞大开的探索,期待用星际迁徙、返老还童、癌症免疫、人工智能等解决问题。或许在未来,我们可以乘坐太空船去探访阿尔法星,也能够与机器人女友一起朗诵叶芝的诗,还可以让确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返老还童。
星际航行正在探索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当人们为日常琐事忙碌时,或许并不会在意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负荷。但霍金认为,伴随着指数级增长的人口,探索新家园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会对旧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霍金是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他的《时间简史》启蒙了一代人的宇宙观。他假设,在其他适宜的星球上,一定会有生命存在。
月球、火星、水星等都曾列入“考察对象”,但又因为各种原因落选了。霍金介绍,除了行星,一些卫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它的表面是冰层,但其下可能会有液态水,也就可能会孕育生命。然而,得知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登陆“欧罗巴”。
霍金说:“星际航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所说的长期,是指未来200年~500年。”
这不是电影或是小说里的科幻剧情,而是人类正在进行的尝试。去年,霍金与企业家尤里·米尔纳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霍金说,如果成功,将向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
“突破摄星”执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沃登也在大会现场分享了“突破摄星”项目新进展。项目组通过行星飞船到太空,收集宇宙信息,寻找生命体。如果可以保证飞船能够以光速的20%的速度持续20年的航行,持续地给地球传回相关信息,那么2050年左右,就可以收到可能有生命的其他星球上一些生命迹象的图片。
另外,在“突破摄星”项目中,有一个叫做“突破聆听”的子项目,目的希望能够寻找外星人可能发给地球的信号。他介绍,项目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集结起来,比如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一年以前,项目组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期待使用中国FAST望远镜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是拯救还是毁灭人类?
人工智能是近几年最热的话题,但人类对它们是既期待又恐惧的。人工智能到底会帮助人类,还是将人类带向毁灭的深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分享了量子计算机的进展。他称,量子计算是一个革命性的计算原理,量子计算机3个小时的运算量相当于超级计算机运算60万年。
姚期智认为,人类已进入一个能看到量子计算机将要“出生”的时间段。这是“最后一公里”,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结合在一起”。
“长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由于没有人类机体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产生不了人类的高级情感。”中国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威胁主要表现在:让人类变得懒于思考、懒于自我反思,从而使得人类智力退化。
用年轻血液减缓人类衰老?
在人类操心地球未来之前,或许最害怕的还是自身的衰老。
然而,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托尼·韦斯科里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返老还童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令人咋舌,是用输入新鲜血液减缓衰老。这是他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针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通过输入健康、年轻的血浆来治疗疾病,这项临床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或延缓人类衰老提供重要解决方案。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之间建立了血液循环系统,发现重复输入年轻血浆能够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脑变得年轻。
另一项和死亡紧紧相连的是癌症。以肝癌为例,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15%,中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50%以上。肝癌起病隐匿,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患者已失去了进行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而化疗、放疗等手段对肝癌也效果不佳。因此肝癌患者越早得到确诊,治疗效果越好,生存率才能越高。
癌症研究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和团队基于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和深度机器学习,开发出一种高效血检方法,能以无创形式快速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
还有一些解决疾病方案看上去像一场“恶作剧”。未来学家、致力于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黑科技发明家帕布罗斯·霍尔曼就讲述了不拘一格的新奇研究,他打算用灭蚊激光炮降低疟疾感染率。起初,他用激光束击落蚊子觉得很有趣,后来发现也许用激光打蚊子能挽救一些生命。在非洲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一半是儿童,这正是他为解决疟疾问题所尝试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