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大学生公益创业传帮带

编程“小白”创办失物招领平台

陈佳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6月12日   12 版)

    5月25日,“小白公益”团队的“暖寻”,从全国300多所高校的1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阿里云校园公益极客挑战赛决赛冠军。

    怀揣着“寻一份失物,暖一片人心”的公益理念,2015年,安徽工业大学在校生吴胜斌、应万明、熊刘华、李涛创建了“暖寻”——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在线失物招领平台。该平台依托支付宝小程序,致力于提供方便、快捷的寻物启事发布及失物招领服务。

    “当失主们对我们说一声‘谢谢’,当我们的平台被更多人知道并夸赞的时候,我都感觉坚持将这个平台做好真的很值得。”吴胜斌说。

    “我当时丢了一辆自行车,想找回来但无从下手。”2014年,吴胜斌碰到了大学生中很常见的难题。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位同学告诉他,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的QQ群,建议他到那里去问问。满怀希望的吴胜斌在那个QQ群里发出寻车信息后却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不久后,吴胜斌看到一条微博,“全国的车站和失物招领中心积聚了很多失主丢失的身份证、银行卡、钥匙等物品,但无人前来认领,总计数量达几百万。那条微博很多人转发,但没有人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吴胜斌想起自己丢自行车的经历,下决心创建一个公益失物招领平台,在茫茫人海中“连接”失主和失物。

    说干就干,2015年,“暖寻”团队正式组建。吴胜斌、熊刘华负责平台开发,李涛负责平台运营,应万明负责品牌推广。

    “我大二时在计算机设计大赛上遇到吴胜斌学长,他说起创建在线失物招领平台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应万明说,加入团队后,发现平台开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技术问题是最大障碍,“我们都学机械专业,在编程方面相当于一群‘小白’,什么也不懂。”

    团队多方打听,也请教过很多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并找来了计算机学院同学当“救兵”。但随着平台开发到一定程度,还是遇到了技术瓶颈,进行了3个月的项目开发后,不得不将其搁置。对于4个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们并不甘心,更没有放弃。

    吴胜斌和熊刘华开始每天自学软件开发和编程,一个钻研前端开发,一个专攻后端开发。在吴胜斌看来,一定时间内,只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他告诉自己不要急躁,“自学一段时间后,我去找了一份跟产品开发相关的实习,边工作边学习。”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到一次次思考总结,他们通过一年多尝试和积累,2016年年底,团队终于具备了开发“暖寻”平台的技术能力。

    解决了基础的技术问题后,应万明等人开始考虑信息安全以及品牌推广问题。“在平台运营中,用户的信息安全尤为重要,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平台上失主留下的信息进行‘骚扰’。目前我们利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每个人登录平台的时候都要通过芝麻信用授权,实名认证后方可登录平台。”应万明说。

    他们将平台和高校许多爱心公益组织进行对接,以加强品牌推广。“暖寻”平台的成功运营得到了校方的许多支持,团队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学校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提供的资金支持、校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导师的支持等。

    目前,“暖寻”注册用户12.3万人左右,覆盖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还有专门的H5网页,主打高校用户市场。应万明正在参加“挑战杯”公益创业赛,“希望能够到全国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作品,让更多人注意到我们暖寻失物招领平台。”

    在“暖寻”创业过程中,应万明经常被一些人和事“暖”到。有一个外地的学生,过年放假回家前弄丢了身份证。这位同学在平台上发布了寻物启示,“我们发现了这个帖子,在各大平台进行扩散,后来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他找回了身份证,解了燃眉之急。”还有一位学生丢失了学生卡,信息被发布到“暖寻”平台后不久,卡就被成功寻回。那位同学只说了一句“你们的平台很实用”,给了应万明等人很大的鼓励。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应万明和团队小伙伴经常能接到失主表达感谢的电话,电话那头一句简单的“谢谢你们”,就让应万明愈发觉得坚持“暖寻”的意义所在。

    “暖寻”教会应万明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一件事,更让他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刚上大学时,应万明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在一次创新创业讲座上,他了解到俞敏洪和马云的故事,之后看完了俞敏洪和马云的所有演讲视频,接下来从日常学习和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锻炼自己。他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每天穿梭在宿舍、图书馆、活动现场,不知疲倦,“陪伴我最多的就是凌晨两点办公室的灯光和清晨6点学校的朝阳”。

    这种“坚持”的精神,一直在创业团队中传递着。“吴胜斌学长在校时做事就十分踏实认真,他经常告诉我们创业刚起步,要静下心来,坚持做好产品和用户基础,坚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应万明觉得,“暖寻”的发展更离不开学长们的坚持付出,这也是团队强大凝聚力的源泉。

    吴胜斌大四忙于毕业实习时,应万明带着小伙伴们主动接下了一些“硬活儿”,跑业务、忙开发、参加比赛,面对剧增的工作量,应万明等人从未抱怨,他们觉得这是“职责所在”。

    “因为面临毕业,团队人员会出现变更,但坚持和不服输的精神将一直存在。”目前,应万明虽然忙于毕业设计,但每周依然会找时间带着小伙伴一起“战斗”。此外,他一有空就和创业的学弟学妹们交流,让更多想创业的学生了解“暖寻”,并且尽力传授经验和诀窍,鼓励学弟学妹们参加创业竞赛,从每一个产品方案入手,分析可行性和利弊,帮助他们成长。

    “感到疲惫的时候,我就会想一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坚持。吴胜斌学长他们在读书时自学平台开发,如今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晚上还经常熬夜开发、完善‘暖寻’。”应万明说,大家现在充满干劲儿,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希望更多平台能够接入“暖寻”,服务更多人,给他们带来找回失物的“温暖”。

陈佳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12日 12 版

自助咖啡机“跑”进百所高校
编程“小白”创办失物招领平台
一位创业者坚守实体经济的理由
杭州余杭区“独角兽”企业最高可获研发补助1亿元
女大学生在乡村种出“十里桃林”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