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能量哥”:用支教改变山村小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6月29日   06 版)

    口述:宋飞朝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吴蕴聪

    毕业季,我放弃年薪12万元的Offer,支付5000元违约金,从浙江省回到家乡陕西省,当高校学生辅导员。我希望和学生们在一起,为他们的幸福铺路。作出这样的抉择,离不开我的成长轨迹,更离不开我的“公益路”。

    28年前,我出生在陕北的一个山沟沟里,一家5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外出打工维持。父母经常奔波,为我和哥哥、妹妹筹学费。我初中毕业那年,哥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由于生活窘迫,为了能让我继续读书,哥哥忍痛撕掉录取通知书,妹妹也辍学在家。我没辜负他们,2010年,我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之后又读了研究生。

    虽然家庭贫困,但我的精神却富足,我知道,知识能让我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一路走来,国家助学金、陕西省生源地贷款、厚德奖学金,这些我获得的资助,就好像一堂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不断提醒我要回馈一份份恩情。

    2014年,本科毕业后,我放弃了硕博连读的保送名额,选择参加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贫困山沟里走出来的我,申请去最贫困、师资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支教。

    翻过一座座山,到了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程家沟村希望小学,我成为五年级16个孩子的“家长”。

    这里仅有一名固定教师,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支教时间短,能否给学生带来质变?“知识改变命运”是我的人生写照,我希望这句话也能照耀和改变孩子们的人生。

    我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而不是唯分数论。还要改变山区的教育方式,改变他们错误的生活习惯,融入大山外面的世界。这些从大山外带来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家长眼中的“坏点子”。

    第一次期中考试,班里不少学生失利,家长们围在校长身边,强烈要求换掉我这个“毁掉孩子的班主任”。校长相信我能干好,他顶住压力,让我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我暗暗发誓,到学期末,一定把这些孩子教好。

    孩子们思维比较固化,我告诉他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常常用好几节课讲一道题,帮他们弄通原理,而不是让他们耗费时间抄课文;孩子们除了课本,无书可读,我联系到北京大学一个公益团队,为学校建起图书馆,通过网上募捐,筹集到2000多册图书,孩子们深深爱上了图书的世界。

    “这是一个能够把北大志愿者叫过来的老师!”有家长兴奋地说。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在镇里排名第一,许多孩子的成绩稳步提升,家长对我的态度也有了改观。我走在路上,听到有人称赞程家沟村希望小学的“宋老师”时,感觉自己的努力太值了。

    在程家沟村希望小学,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我想给这里带来更多改变。

    我成功拉来一笔资助资金,为学校盖起新的教学楼,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物。我在自媒体上分享支教心得和感受,价值20万元的物资和捐款从各地涌来。一个大学生拍摄团队跟踪拍摄我在学校支教的纪录片,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程家沟希望小学。我似乎把这次支教“玩大了”。

    在不少人看来,支教是给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带来活力,帮助孩子获得知识,解决学校的基础设施问题。但我觉得,让学生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才是支教的重点。

    我牵头成立了足球队、各种兴趣小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他们说“要变成和宋老师一样的人”。外面的世界也更多关注到了他们——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协会将程家沟村希望小学作为长期定点帮扶的学校,爱心人士和11个贫困学生结对帮扶。

    我从一开始不被看好,到后来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几位学生家长告诉我,孩子升入中学后,学习方法和适应能力都有改善和提高。

    支教是我表达感恩的方式之一。同时,我也用实际行动教育我的学生们知道感恩。

    支教结束后,我背着家长们亲手做的几百双鞋垫,走访爱心人士。鞋垫是学生家长们最朴素的谢意,我将这些情感传递给曾经帮助过学生们的每一个人。

    从程家沟回来后,我仍然在公益的路上奔跑,与“爱心青年帮”成员为希望小学打造科技小屋,网络众筹圆梦古城西安活动,赴陕南汉阴县参加爱心支教,越来越多的人在我的影响下投入公益。

    不久前,我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朋友们亲切地称我“能量哥”。我觉得,能多拉一个年轻人“入伙”,一起参与公益,比什么头衔都闪耀。

    栏目主持:李想

    2018年,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联合发起“强国一代”大讨论。我们希望收纳你的声音,倾听你的见闻,一起探索“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来,把你的忧虑、迷茫、希望、梦想告诉我们,让这些故事,成为历史的一份底稿。征文邮箱:qiang@cyol.com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29日 06 版

218国道建设为粉红椋鸟让路
让它飞起来
“能量哥”:用支教改变山村小学
陈兹方的“隐形翅膀”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