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大师”“励志哥”……80后赵孔标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标签。
从一个手脚沾满泥巴的农民娃成长为国家一流高级技师,实现自己“做一名优秀焊工”的梦想,赵孔标用了7年时间。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第一学历很重要,职业学校毕业生会受到歧视。没考上‘985’‘211’等名校,这辈子即使不是完了也很难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就是全国著名的山东蓝翔技校的毕业生,我在那里学到了赖以生存的初级焊接技术。”赵孔标说。
当很多同龄人上大学时,赵孔标早已从技校毕业,并来到江苏南通,踏上打工之路。最初他在一家锅炉厂工作,边干边研究焊接技术。后来,赵孔标来到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从事焊接工作,由于他刻苦钻研、踏实勤奋,在公司比赛时以精湛的焊接技术脱颖而出,被调入公司单位品质保证部焊接试验科,任焊接技术员,从事焊工考试、培训及焊接工艺评定制作等工作。
多年来,赵孔标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焊接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高超的焊接技术,也成就了赵孔标精彩的人生:国家海洋重点工程项目少不了他的参与,不少大国重器的建造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从学习焊接、训练焊接技术到成为这个行业里的顶尖高手,需要付出比平常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努力,其间所经历的苦难、伤痛、煎熬,只有赵孔标自己能够体会到。
一个冬夜的深夜两点,当所有人都已进入梦乡时,赵孔标和同事还奋战在焊接试验车间,进行EH36高强度厚板的工艺试验。
EH36高强度板厚度达60毫米,对焊道布置和层间温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仅工艺试板就需焊接近200道。当时正值冬季,焊接试验车间温度很低,为保证不会因温度剧降而造成工艺试验通不过,赵孔标和同事们在下班后继续进行工艺试验,一直工作到深夜3点。经过连续近20个小时的奋战后,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16年,赵孔标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来到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课。2019年,他正式入职,人生中又多了一个标签——人民教师。
“这是我从来不敢奢望的一份工作。”赵孔标说。
在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他专门从事学生的焊接技能指导工作。培训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学员调试机器,将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解给学员听,直到他们完全理解掌握。为满足现场焊接质量需求,他还多次参与编写公司焊接相关培训教材,如《焊接理论知识》《焊接工艺》等,并直接为一线员工焊接技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与实操培训,带教徒弟。
焊接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赵孔标和同学们往往要在焊接场地呆几个钟头。一次,有个同学嫌热,便跟着几个同学一起,每到课间就要跑到隔壁的小屋子里“吹空调”。
考验一个教师的时候到了。赵孔标是多年的焊接老手,但对于如何教育这群“毛头小伙子”,他在心里思考了很多。
“我觉得焊接工作是要不断地学习、锻炼的,总是这样怕吃苦,不下功夫练习,成绩很难出来。这个同学在技术上很有悟性,我很看好他,但我知道他还年轻,才十八九岁,怕辛苦是人之常情,他也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脾气,因此我只是点了他两次,让他坚持一下,希望他能自己意识到这些问题。”赵孔标说。
后来,这个同学在一次专业大赛中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赛后,同学十分兴奋,跑来跟赵孔标说:“老师,你当时就应该对我再严厉一点,这样我就能拿第一了!”
“我知道他有这个实力,也很欣慰他自己觉悟了。”赵孔标说。
在赵孔标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拿到了国内外的大奖。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是天职,传承焊工技能也是我的使命。”和在工厂中完成焊接任务后的成就感不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赵孔标获得的成就感多了一些细腻与感动。
2018年1月,学校为赵孔标成立了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与多家单位进行长期的合作。工作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将岗位与师傅传授改为岗位与教育、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深切感谢学校的认可、肯定、看重和培养,是学校给了我新的学习、展示的平台。” 赵孔标说。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大国工匠”,赵孔标不善言辞,相比于谈理论、谈看法,他更习惯用技术说话。他表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就是用智慧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变成艺术品,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
“不能说把工作‘做完’就行了,还要‘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多奉献、多担当。而我如今面对的大都是祖国的下一代,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赵孔标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