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曾毅:

跟着自己的内心前进

实习生 汪梅子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6日   12 版)

    曾毅向英国前首相布朗提问。

    4年前的1月,中国人民大学女生曾毅作为全国大学生代表,自信从容地站在了温家宝总理和英国前首相布朗的面前,代表全国大学生就“和谐社会”与英国“好社会”的比较问题向布朗首相提问。全场的目光聚焦在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身上。

    如今再谈起4年前那个瞬间,曾毅少了些激动与兴奋,更多了一些理性的感受:“那次与温总理的零距离接触,我第一次鲜活地感到了自己是和国家在一起的。”

    对曾毅而言,类似的瞬间还有很多:2005年,曾毅担任“奥运冠军面对面——走近刘璇”访谈节目主持人;2006年,全国大学生首届东亚安全分论坛主席、哈佛大学国际关系与亚洲年会代表;2008年,中韩青年学生论坛主持人;2012年,作为“全球青年领袖论坛”代表在美国国会山作题为“梦想与领导力”的演讲……

    在曾毅看来,每个人都是立体的、都有很多面,而那些瞬间就是给每一面做的标记。在自己光彩夺目一面的背后,是勤奋、刻苦的一面。

    “因为担任了很多学生工作,必然会耽误一些学习的时间,从本科开始,我就明确告诉自己:无论社会活动与学生工作有多繁忙,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才是最重要的。”曾毅说。大学期间的很多个深夜,她是抱着书本度过的。

    在本科期间,曾毅的必修课平均学分绩为3.95(满分为4),在国际关系学院2008届119名学生中名列第一,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攻读硕士学位。这种优异延续到了硕士阶段,她的学分绩达到了3.87,在本专业25名同学中排名第二 ,硕士学位论文《发展主义的复归》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勤奋、努力让曾毅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困惑。

    那是在研二的求职季,带着名校高材生的光环,拿着优秀的履历,求职路上曾毅却疑惑了:“从小到大我都想要做到最好。但是在人生的道路选择上,我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是什么?”疑惑变成迷失,越走越看不清方向。

    停下求职脚步,曾毅重归清新纯净的校园,向父母倾诉,找老师谈心,和自己对话。

    终于,曾毅醒悟:我要继续读书!在外人看来,科研是个沉闷的活儿,可是因为喜欢,所以选我所爱。“不要以别人的期待来限定自己,不要被包围的光环所累,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于是,她又继续踏上求学之路。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曾毅在日记里兴奋地写道:“我爱大学,爱大学里的人,爱那些朴素可爱的咖啡馆,爱那一排排装订精美的书籍,爱一间间传承智慧的教室,爱大学的一切!”

    在读博期间,曾毅仍然认真勤勉,课程成绩优异,政治学专业课优秀率100%,英语成绩优秀,获得免修资格;在《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论文,并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和社会调研。

    实际上,曾毅一直是一个“听从内心感受的人”。

    “从小我就是个有梦想有想法的人,并且还铆足了劲儿去实践。小时候就给圣诞老人写信,请他来中国做客,还煞有介事地在信封上画了几个熊猫。”曾毅说。

    高三时,看到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福利机构的报道,曾毅大受震动。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几个同学一起策划,在全校启动了一个名为“萤火虫”的计划。当时正值高考复习紧张阶段,曾毅壮着胆子向老师申请,占用晚自习的时间去每个班募捐,结果出乎意料地好,“连老师都被感染了,也捐了款。”

    读研时,曾毅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女生,缺少一个可以谈心、互相取经的平台,于是萌发了创办“女生沙龙”的想法,便与几个同学一起实施。沙龙很快吸引了一群伙伴,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聊政治、聊理想、交流心得,收益颇丰。

    “跟着自己的心走,尽力做自己想做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曾毅说。

实习生 汪梅子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26日 12 版

另类陈韵:不盯成绩反倒收获更多
“于宁姐姐”:游学在路上
人人都有一张嘴
王坤琪:脑瘫少年成绩领跑全年级
跟着自己的内心前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