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绿丝带:“贵州机遇”的青春名片

本报记者 白皓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17日   01 版)

    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民族运动会”)上,右手腕上缠着“绿丝带”的青年志愿者,成为赛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参与了抗击冰雪凝冻灾害、汶川地震救援、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的“绿丝带”们,是贵州青年志愿者醒目的标志。

    历经一次次大规模志愿服务“战役”后,分散在贵州各个角落的“绿丝带”们,渐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这些独特气质逐渐影响着这个西部欠发达区域的形态和气质。

    这一次,民族运动会的1.5万名“绿丝带”赛会志愿者和4万名“绿丝带”城市志愿者,作为贵州特有的符号走进大众视野。举办本届民族运动会是贵州建省以来首次承办的大型赛会活动,当地认为这是展示多彩贵州的绝佳机遇。在“绿丝带”志愿者的心目中,他们就是这次“贵州机遇”的一张青春名片。

    两张底牌成就专业“绿丝带”

    从2010年11月起到2011年9月10日正式开幕,用10个月的时间,招募、选拔、培训近6万名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对贵州来说,这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

    贵州师范大学2009级学生袁兴霞是10万名报名者之一。最终穿着志愿者服装,站在开幕式入口处时,袁兴霞渐渐明白,做志愿者,远不是“端杯茶、指个路”那么简单。

    对于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宋静来说,谋划一盘6万人参与的大棋,需要考虑的很多,“这个大活要干得漂亮,必须干得专业,不过有两张底牌给了我信心。”

    第一张底牌是专业的谋划,这从2008年就开始了。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贵州派出了100名志愿者,上海世博会上又有54名贵州志愿者,亚运会吸纳了20名贵州志愿者和1名组委会工作人员,深圳大运会则接收了10名贵州志愿者。

    多次深度参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经历,让贵州的青年志愿者在积累了大量赛会服务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带回了最有效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和培训方法。

    “这是我们的第一张底牌。”团贵州省委书记、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部长马宁宇说,“总结国内承办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经验,让我们走了一条捷径。”

    第二张底牌,是贵州对省内志愿服务行动的自信。

    宋静说,这样的自信完全源于民间力量:2008年贵州特大冰雪凝冻灾害中,后视镜上系着绿丝带的私家车主,主动送行走不便的路人回家,全省到处都能看到飘着绿丝带的车;汶川特大地震时,胳膊上系着绿丝带的贵州志愿者,地震当天就自发赶赴重灾区参与救援;2010年和今年贵州大旱时,还是系着绿丝带的志愿者,走村串户去送水。

    在宋静眼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小白菜”是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绿羊羊”带着城市文化的寓意,贵州民族运动会志愿者“绿丝带”则带着贵州人的精神——在逆境中奋力向上的精神。

    “有专业的路径保障,有那么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肯定错不了。”团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马雷说,“绿丝带”和“小白菜”、“绿羊羊”一样优秀,他们也同样能被大家记住。

    优秀的“绿丝带”是这样炼成的

    事实上,“绿丝带”志愿者变得优秀的过程,是一个经受“软折磨”的过程。

    “原来以为站在那里就能给贵州长脸了,现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城市志愿者张微的服务地点,位于贵州省人民医院门口的“微笑小屋”志愿服务站。民族运动会期间,她和同伴们面对最多的是来看病的病人及其家属。

    在张微的想象中,带着微笑站在“微笑小屋”志愿服务站里,会不断地有人来询问比赛场馆、了解赛事的最新信息,或者有人来问路、问贵阳哪里好玩、哪儿有特色小吃,“还有人夸贵州姑娘热情好客什么的”。

    现实却大相径庭。

    “经常是一上午就两三个来问路的,还都是问医院门诊怎么走。”最初的几天,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张微心里有点失落,“我的微笑给谁看?我的热情服务谁来感受?”

    在张微眼里,那么多的激情没地方释放,是一种“软折磨”。

    但张微和同伴们坚持着,依旧每天清晨6点30分起床,穿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系好右手腕上的“绿丝带”,7点30分以前赶到“微笑小屋”,一直站到天黑。

    在远离主城区的“微笑小屋”志愿服务站里,“绿丝带”每天服务超过12个小时,但很可能连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没有。

    服务开幕式的“绿丝带”每天清晨赶往奥体中心,大量的时间是在现场等待工作指令。9月2日到9月10日的9天时间里,他们每顿正餐都是1个面包、1根火腿肠、1个鸡蛋、1瓶水,凌晨1点才能返回学校,每一个人都在透支体力。

    直到开幕式当天,这些每天喊着“累得给龙肉都不想吃”的“绿丝带”,大声对前去慰问的领导说:“忍了好久,就想吃顿米饭。”

    “忍耐是每个志愿者的必修课。”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培训导师、贵州师范大学教师潘瑜说。

    一年前,潘瑜是广州亚运会赛场上的“绿羊羊”。在亚运志愿服务中,她发现许多志愿者每天等待工作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一些志愿者心理落差很大,优秀的志愿者是那些能控制好自己负面情绪的人。

    这些经验,让潘瑜有的放矢地对“绿丝带”们进行培训,“面对心理落差学会忍耐”就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课程是“寻找对策,获得快乐”。

    现在,张微和同伴们每天都会策划一些小活动,和过往的市民互动,忍耐变成了主动寻找对策,获得快乐。

    志愿服务精神融入社会各个层面

    在开幕式现场站了6个小时当“人肉指示牌”的袁兴霞,不仅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还感受到了父亲的变化。

    自一家人走出黔北大山后,袁兴霞的父母就在贵阳卖菜,对于小摊贩来说,民族运动会的到来意味着更加严格的城市管理,也意味着每天的收入会降低。

    9月初开始,袁兴霞发现父亲并没有因收入降低而情绪低落,兴趣也不在生意上了,而是每天都会主动和认识的人念叨“女儿成了民族运动会‘绿丝带’志愿者”。

    “爸爸不知道我具体做什么,但就是觉得我做志愿者光荣,他也跟着光荣。”袁兴霞说。

    马雷认为,在贵州,一个人做志愿者一家人跟着光荣的例子很多,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年长的超过80岁,最小的刚刚成年,这说明志愿服务精神已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

    对此,土生土长的贵阳人朱淼颇有感触。

    过去,朱淼对街道的印象是随时有人横穿马路,随处有人吐痰,每当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时,她会“低声骂两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有时,也会犯和别人同样的错误,“大家都这样,我也可以偶尔为之”。

    最近几年,朱淼明显感觉到城市的不文明行为少了,街头经常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城市不再像以前那样脏乱无序,自己也从一个“抱怨者”变成了“实践派”——不再单纯咒骂不文明的行为,而是倡导“文明从我做起”。

    宋静有着同样的感受,看着区域文明在一点点地提升,身边的朋友从理解她工作辛苦,渐渐变成羡慕她做志愿者工作光荣、有价值。

    从零到现在全省有105万注册志愿者,每年500万人次以上参加志愿服务,这是宋静心中值得骄傲的“贵州数字”。

    有着13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经验的马雷有个愿望,在民族运动会以后,把这么多年来“绿丝带”的酸甜苦辣写成一个个故事,带进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课堂,让“绿丝带”的种子连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等孩子们长大时,每个人都是‘绿丝带’,志愿精神会带着他们爱每一个人。”马雷说。

绿丝带:“贵州机遇”的青春名片
特长隧道里的坚守
四亿元污水垃圾处理费滞留闲置
严禁中职学校贩卖学生劳力
中学开设书法课难题多
“特供菜”上了谁的餐桌
并校之痛
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全面升级改造
西安地铁二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