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中原,清晨的气温不到8摄氏度。正在编组场里工作的达国杰没有戴手套,拿着对讲机的手已被冻得通红。
“手套比较滑,戴上去以后就拿不稳对讲机了,别说8度,零下8度也不戴手套,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达国杰说。
作为郑州铁路局月山车站运转车间的调车长,达国杰负责指挥调车机进行编组和解体作业。23岁起他就从事这项工作,每天都要顺着股道行走20多个来回。一个来回大约要走1.5公里,按一年工作200天算,参加工作14年的达国杰在编组场足足走了8.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
“有这么多吗?我可没算过。那工作年头比我长的老师傅是不是都够走到月亮上了?”达国杰笑着说。
达国杰工作的编组场,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也被人称为“列车工厂”。一列列火车在这里被解编组(注:即把这列车一节一节地拆分开),再根据每个车厢需要到达的不同车站和方向,重新编组成一列新车,再继续奔向全国各地。
据统计,全国铁路货车从出发地装车到目的地卸车,平均要进行5到6次调车作业,其中在编组场作业停留的时间占30%以上。月山车站党委书记柳向东介绍说,“调车长是铁路内部著名的‘苦险累脏’工种,但却是铁路货运中十分重要的工种”。
达国杰今天的工作是指挥调车机编组装运电煤急需的空敞车,没有空敞车就不能装运煤炭,发电所需的电煤也就无法从煤矿运到电厂。月山车站站长陶建强介绍说,月山车站是晋煤外运的咽喉所在,被誉为侯日亿吨煤运通道上的“煤龙加工厂”,“我们为电煤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平均每天集结5500余辆空敞车,源源不断地送到侯月线、太焦线等电煤装车点,然后装上电煤运往全国各地。”
调车工作全部都是在露天进行的,风起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记者跟随达国杰半天工作下来,脸上、头发上、衣服上都粘了一层厚厚的煤灰,全身除了牙齿几乎都变成了黑褐色。由于编组场里股道存在坡度的原因,一节节车皮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还是不断地往前滚动,而调车人员就工作在两个股道中间不足两米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被车剐到,发生人身伤亡事件。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是很难工作的。
在编组场,达国杰被同事称为是“活规章”。“调车工种的所有规章,特别是技规、行规、调标和调规等一些基本规章,说起各项规定时如数家珍。太厉害了!”作为达国杰的徒弟,25岁的调车长王桂林说。
王桂林不知道,当年刚参加工作时,为练就一身技能,达国杰工作间隙就苦练调车的基本功,饭后和工作间隙别人休息的时间,是他练基本功最狠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手肿了、胳膊酸了都不在乎。有一次,他半年都没回家一次,父亲以为他出了什么事,专程跑来一看,原来达国杰把回家探亲的时间也用来学业务了。
14年的调车长职业生涯中,达国杰共调动车列16000余列,至今仍保持零违章、零事故的骄人成绩。多年的岗位历练,让爱琢磨的达国杰练就了一身“绝活”,最让同事们佩服的就是定参照物拧“橡皮钩”和“听声法” 观速。
月山车站技术科长梁永欣介绍说,定参照物拧“橡皮钩”就是调车人员站在火车皮上制动时,提前找好就近固定参照物,使车皮连挂时就像橡皮碰到橡皮一样,没有一点声响;“听声法”观速就是在平常工作中默练读秒,一秒钟的时间里,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读出1~10这10个数字,把1秒钟均匀地分成10份。这样,可以精确的默读出来车轮在经过一节钢轨时用了多长时间,这样计算出来的车辆速度就可以准确无误了。
月山运转车间党总支书记王心刚告诉记者:“调车长是调车工作的灵魂,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达国杰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