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冰点时评

制止年底突击花钱是个专业活

杨于泽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16日   02 版)

    年底突击花钱的新闻,近来又因一些地方丑闻而被关注。年底突击花钱,已不是新问题了。要管住政府的钱袋子,当然需要完善制度,也要态度坚决。但年底突击花钱成为痼疾,是因为缺少制度吗?相关法律法规不是没有,相关文件更是汗牛充栋,比如,有关部门去年7月曾下发《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进一步防止地方政府突击花钱”。但现在大家还是在突击花钱,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秩序需要制度,但制度并不能自我运转,它需要推动。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有制度,但制度得不到执行,花钱的人不顾制度,管钱的人也没想到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最近有消息说,某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去年的一次政府采购中买高不买低,花3000万元采购价值1500万元的群众文化设备。现在参加投标的商人将三部门告了,但该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买高不买低,“可能不合法,却合情合理”。谁在执行制度?谁在维护制度?

    出台制度,而且是严密的制度,严管政府钱袋子,绝对是必要的,但咱们的现实困境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更不要说落实仅仅写在文件上的所谓制度了。文件上的制度,第一位的毛病就是缺乏法的严肃性,执不执行要看人,看他当下心情如何。负责监管的部门,与突击花钱的政府各部门平起平坐,严格地说管不了别人的事。从这个省的例子来看,监管部门自己就是突击花钱的主儿。这样的制度,实际上不是要制止突击花钱,而恰恰是要给大家花钱的灵活性,允许官员便宜行事。

    如果是真想制止突击花钱,的确也离不开制度建设,但这里所谓制度不是文件上的规定,而必须是从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大处着眼,对权力进行规范。政府预算是政治的一个核心议题,是一项专业活;对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也是一项专业活。监管部门的官员都是些财经专才,由他们负责预算编制,并且执行相关监管,算是实现了预算管理的专业化。但若论专业化,财政部的工作只能算其中一个层次。

    有钱花钱,这是多大的诱惑啊,连财政部门自己都乐意违法,但求“合情合理”。要抵消乱花钱的巨大诱惑,对政府预算及其执行的审查与监督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而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这项专业性工作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负责。预算管理,财政部门可以做点事,但财政部门自身也需要被监督。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审查政府预算,有权力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而实现预算审查与监督的专业化,就是使人大的监督日常化,积累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居高临下,实现“精准打击”。

    激活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是预算监督的专业化之路,是“制度文明”。现在人类的社会分工更趋专业化,权力的专业化也是一个现实。要制止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坚决的态度是前提,而专业的权力与技术是后盾。离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业化监督,所谓“坚决制止”,只怕要落空。

反垄断:苍蝇要打老虎更要打
那些被“狼爸”有意遮掩的爱
媒体PK好处多多
提升官德,民考宜重于官训
“天气”是个最憋屈的孩子
“输配分开”才能从源头上缓解电荒
制止年底突击花钱是个专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