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吴青山心里有个结,一想起来,他就隐隐作痛。
他出生在安徽的小山村,家境贫寒。有一天,年长两岁的哥哥中考拿下全县第二名,但家庭已无力承担哥俩儿的学费。谁去谁留?面临抉择,吴青山模糊地记得,自己又哭又喊,绝不辍学。父亲在一旁叹气,哥哥低头不语。
最终,哥哥抹干眼泪,退学了。哥哥转身上车的背影,吴青山至今难忘。
7年前,他在安徽师范大学读大二的时候,决定为穷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学胡鑫商量之后,两人创办了国内首家无偿家教组织——“五四爱心学校”。他在校内组织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假期,一对一地帮扶贫困孩子。“学校”办得风风火火,至今,已有4400余名大学生志愿参与,受助学生超过2400人。
爱心还在持续进行中。
现在,吴青山在安徽师范大学读研三。回首7年的免费家教路,他说,很欣喜,也很欣慰。
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他可没少碰钉子。在大学所在地芜湖市,他走进一个个社区和居委会,谈起免费家教,受到的怀疑远远超过赞许。有的社区说话很难听:你们大学生,就会摆花架子,办个活动,拉个大旗,拍张照片,没几天就走了。谁敢相信你们能一直干下去?
吴青山听着很难过,但是他内心很坚定。终于,红梅新村社区点头同意,那里成为爱心学校走进的第一个社区。
凭着一股新鲜劲儿,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但是时间一长,有的志愿者坚持不下去了。周末本是勤工俭学的时间,志愿者需要放弃打工,还得自己备课、自掏路费、自印材料、上门服务,“有想法”也在所难免。
吴青山也有过“动摇”。记得2005年冬天一个周末的早晨,天寒地冻,他躺在床上想,“这么冷的天,应该没有志愿者集合吧。”但作为领队,他还是硬着头皮去了集合点。
寒风中,20多名学生早已穿戴整齐,齐刷刷地看着他。吴青山心里一震。
走进社区,20多个孩子早已坐好,等待多时了。一个家长提着暖壶,很动情地说:“你们大学生真不容易,我们也没什么东西送你们,就给你们送点热水吧。”
吴青山看着家长和孩子们感恩而渴望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愧疚。他暗下决心,再难也得把免费家教做下去,“就算剩下我一个人,也得坚持”。
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进步很快。他清楚记得有个后进生,因为家贫而自卑,因为自卑而厌学。吴青山给他讲自己的故事鼓励他,后来,这个孩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一跃进入前几名。
“我们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吴青山总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能给他们的就是关爱和信心。”
他经常和志愿者开分享会,大家一致认为,帮助穷人家的孩子,要把知识传播和心理疏导放在一起做。只要学习态度端正,提高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大家的坚持下,“爱心学校”的名声传遍了芜湖。慢慢地,21个社区有了分校。
吴青山和他的志愿者也在受益。走出校门做家教,给同学们打开了了解社会的大门。
“我们学的是师范专业,只有走进学生,才能积累一线教学经验。另外,为了能教好孩子,我们在平时也要补充大量知识。”吴青山说,“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我们也是受益者。”
2007年,吴青山大学毕业前,为了让爱心学校永远做下去,他和志愿者们探索了一条长效机制——每年竞选一名理事长,候选人必须有一年志愿教学的经历,还要当过一年社区分教育点的负责人。这样,一拨拨的社团领导就能持续竞选出来,公益事业也能做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志愿者”。
至今,“爱心学校”持续壮大,不仅成为学校的品牌,也成为芜湖市的一道风景线。
2009年,吴青山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又成为爱心学校的主力骨干,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带着志愿者,赴偏远山区支教。
2009年年底,吴青山倡导成立了“五四爱心基金”,通过捐款等方式募集资金,帮助大山里面临失学的孩子。
2010年5月4日,吴青山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明年,吴青山即将毕业,他很想留在学校,帮助自己一手创办的“五四爱心学校”和“五四爱心基金”继续壮大。
他的哥哥,现在上海一家大饭店当厨师,“他知道我这几年做的事情,很欣慰也很支持。”吴青山说,“等我以后工作了,要好好报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