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7月18日上午在北京召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透露,根据该协会近两年的调查显示,有78.01%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学医、从医。(中国新闻网7月18日)
“不愿意子女学医”其实是一种带有撒娇味道的无声抗议。因为抗议更多是表态性的,回到现实生活里,很多“不愿意”的医生可能还会送自己的子女去学医。
我很理解从医者这种有点“分裂”的表达。医疗环境的确尚不太理想,现状是什么?作为医生,你永远有看不完的病人,加不完的班,总会有对医生吹毛求疵的病人。越来越激化的医患矛盾,付出与收入很难成正比,还时常得不到正面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医生很难得到足够的尊重。你想做个好医生,但发现能力实在有限。不给医院赚钱,完不成科室的经济任务,领导会找你“喝茶”;还不上房贷,银行会找你“麻烦”;让家人过不上温饱而有尊严的生活,你甚至可能还会自己找自己的“麻烦”。
但我又很不理解医者们的这种表达。抗议还抗议,调侃还调侃,但生活毕竟还是生活。在作出一种极端表达前,究竟我们有没有想过它带来的那些负面效应?
放大这种声音,看起来很爽,似乎出了一口积压胸中许久的怨气。看看吧,大部分医生都不愿意从医或者不愿意自己子女从医了,多么激烈的反抗与对抗!但与此同时,它也制造了一种假象,会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们误认为,医院是多么的“水深火热”,医生是多么的卑微可怜与穷困潦倒,这个职业是多么的无价值、无社会地位。甚至我担心,那些原本在学不学医之间动摇的学子们及家庭,会受到这种假象的蒙蔽与鼓动,作出失误的判断和不明智的选择,最后扼杀了他们原本可以更美好的生活,走了弯路。
如果你会救死扶伤,如果你精通救死扶伤,如果你愿意救死扶伤,如果你学会尊重生活与尊严,相信你会得到无比丰厚的回报。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可能才是唯一的真相。
要从一种职业中收获尊严感,固然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得到社会的尊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得先学会尊重自己。不能因为别人不尊重我们,我们就放弃了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更多的医生应该更负责更诚实的告诉人们,学医从医没选错,它是一种能够改变自己命运及拯救别人生命的重要选择,它是一种光荣而神圣,值得你终生付出的好职业。我们不能因为眼前暂时的环境不“理想”,就将之描黑一片,通过这种撒娇式的宣泄行为来误导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