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刘玲玲举家从北京搬到英国考文垂市,正在读小学的儿子也从国内转学到了当地的学校。“儿子在国内上到小学四年级,接触的体育项目很少。但到英国两年时间,就和这里主流的、非主流的体育项目,基本上都有了接触和参与的机会。”刘玲玲曾经不解,为什么学校要开展这么多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像足球这种热门体育项目,学校在开展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规定?英国人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理念看待校园足球呢?
都知道英国是足球强国,但只有在英国生活和关注足球的中国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中英两国在开展足球运动上的差距,可能和两国的地理距离一样远。多年来,中国一直试图借用海外的力量发展本国足球,如今,英国先进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也成为中国学习的目标。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正配合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将英式校园足球培养体系引入中国,中英双方目前已经开始为期15年的合作。“挑战性很大。”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总干事郑少强近日在伦敦向记者表示,“因为,如果只是学习一些表面的做法,英式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依然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但英国在发展校园足球上的理念,又与中国对校园足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异。”
足球被英国视作软实力象征
“英国人没有把足球简单地看成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视作英国文化的一部分。”郑少强表示,“因为把足球提升到了文化层面,英国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可能会超出中国人的想象。”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现代足球运动的规则和章程最早都是由英国人创立的。现在,国际足联国际足球理事会的8个席位中,英国仍占据4席。郑少强介绍说:“时至今日,国际足联在全球推动足球运动开展的许多规则和模式,仍然是在英国人的主导下进行的,国际足联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也主要是套用英国的做法。”
英国人将他们整套的足球发展法规和章程视为一种无形资产,英国人乐意传授这种无形资产,以促进其他国家足球水平的发展,就像中国积极推动武术走向世界,日本和韩国将柔道和跆拳道推向世界一样,英国是把足球看作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尽管英国队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们在国际足坛掌握的话语权,拥有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地位,及其足球产业的高度发展水平,却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难以企及的。
历经100多年发展的英国足球,在校园足球的开展方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依照英足总社会青少年和校园足球管理小组制定的社会青少年和校园足球开展管理手册,当学校举办普及性的足球活动时,指导老师不能是体育教师,“也就是说,英国学校里带着学生们踢球的老师,很可能是教数学、教英文、教自然科学的,除非学校足球队的教练才有可能是体育老师。”为什么普及性的学校足球活动要由文化课的老师来指导?郑少强介绍说:“这正是英国人将足球视作文化的体现,校园足球的开展要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体育项目,这样的效果很可能是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都能在足球上找到共同话题,同时,任何足球活动都可以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共鸣。”
“在英国学校,老师教足球必须先通过考核。”郑少强介绍说,“非体育学科的老师自愿报名,接受英足总相关机构的培训和考核,考核通过后获得资质证书,才能在学校教足球。自愿报名是为了保证在学校教足球的老师对足球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培训和考核的过程,则是为了确保足球老师具备相应的足球技术和运动能力。”
社会青少年及校园足球开展管理手册,是英足总领导英格兰地区发展校园足球的法规性文件,其中不仅规定了足球教师的选聘办法,还对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细致的指导。
英国校园足球是足球发展的根基
依照英足总统计的数字,英格兰地区目前26000所各类学校中,有18000所学校参加各种级别的足球联赛,加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校外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英格兰地区共有37500多个校园及校外青少年足球俱乐部,137000多支青少年足球队,涵盖300多万名青少年球员。英格兰地区每年举办1200多个各种规模的足球联赛,英格兰地区用于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场地有35000多个,除了学校场地之外,还有遍布城乡的各类体育场地可供使用。
中国青少年足球开展情况没有系统的数据统计,中国足协曾在2008年公布过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数字,大约有7000人,这与英格兰地区300万青少年球员的数字相去甚远。
在为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提供充足的场地之余,英足总也对校园及社会青少年如何参加足球运动制定了指导方针。比如,青少年在参加足球运动时,应首先培养忠诚和荣誉意识;学龄期的青少年球员如果被职业俱乐部等校外机构看中,其转学和离校是否可行,必须经过校方对学生的品格、学习成绩和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在国内,一个孩子能否往职业球员方向发展,只需要看孩子的运动才能。但在英国,如果一个孩子只有足球才能而其他方面的素质很欠缺,学校是不会允许他成为足球运动员的。”郑少强表示,“这也是为孩子的未来成长负责。可以想象,一个在文化和道德品质方面有缺失的孩子,提前开始接受足球专业培训,如果日后又不能成为职业球员,他的未来还怎么发展?英国校园足球开展的一个宗旨是,一个青少年无论有无成为职业球员的可能,其首先都应是一个具备全面素质的社会有用之材。”
能否成功引入培训体系根在观念改变
雄厚的青少年基础,是英国足球竞技水平长期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保证。尽管英国的校园足球培训体系是在一套复杂的法规下发展起来,但这套体系并非不能移植到他国。
德国在世界杯上的战绩远远好于英国,但德国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实际上也是借鉴英国的模式建立的;30年前,日本从英足总全盘引进了英式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校园足球水平随之大幅度提升。
30年后,日本足球的整体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但英足总更感兴趣的是,日本校园足球的发展,提高了一代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这些才是英国开展校园足球的理念精髓。所谓足球竞技水平的腾飞,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英国青少年足球开展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因此,英足总希望目前正在与中方合作开展的“阳光体育——中英校园少年足球”项目,也能得到中国教育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让郑少强感到棘手的是,中国校园足球的开展却存在体育和教育部门如何协调的问题,“按照英国人的理念,校园足球是不能与学校教育割裂的。但中国现在似乎是将校园足球的开展,看作是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需要,对足球仍然有很强的功利目的。”
“其实,英足总现在也很担心中国是否能成功引入英式校园足球培训体系。”郑少强表示,“中国的相关主管部门需要真正想清楚,我们开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是什么。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是让足球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推动力,而不是为了提高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后者是结果,不是目的。”
日本引进英式校园足球培训体系的成功,在于日本真正理解了开展校园足球的真谛,进而从本质而非形式上推动英式校园足球培训体系在全国的落实和开展。
中国已经是奥运金牌大国,但三大球的孱弱,尤其足球项目无缘伦敦奥运会,的确是中国体育的尴尬。中国渴望成为足球大国,多年来也做过一些尝试,但一直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出发点错了。
本报伦敦8月10日电
特派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