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别忘了,我们正在用一言一行书写历史。请记住,做好自己,才能推动世界进步。
在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上,海琳将“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奖杯送给了曾经采访过的甘巴拉雷达站的战士,她说那个奖杯不是她一个人的,更属于那些采访对象——广大的部队官兵。
1976年,海琳出生在吉林磐石,原名冯琳。海琳的父亲在县里做文职工作,受父亲的影响,海琳从小就爱读书,而且对于有字的东西都很着迷,别人因此给她取名叫“字谜”。
1994年,北京广播学院首次面向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重点中学招生,海琳所在的学校第一次有了推选资格,而海琳也有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以专业课、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的海琳成绩却并不拔尖,但学习却很刻苦。
“我经常在学校操场上练声。”早晨8点,老师一到教室,就问她是不是练声了。“因为老师在厨房做早点,隔着个操场,都能听见我的声音。”
毕业时,有着军人情结的海琳选择投身军旅生活,成为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招收的第一个大学生播音主持人。前两年,海琳主要做的是采编工作。
1999年,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推出《走军营》的全新栏目,熟悉采编技能、又是播音出身的海琳承担起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之后,海琳又先后担任《国防时空》、《军事报道》等节目的主播。
在海琳的新闻报道中,最为外人称道的莫过于她对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报道。
2009年10月1日凌晨,乘坐大巴到达长安街后,海琳发现,自己的采访地点变换了地方,设定好的报道方案完全作废了。周边全是热情的民众,而海琳离受检官兵有几十米远。这时,海琳在三军仪仗队里发现了一位自己采访过的军官。情急之下,她也顾不了许多,便冲着长安街大声喊那位军官的名字。也许是当初练声的基本功发挥了作用,隔着数十米远的距离,那位军官还真听见了。在军官的帮助下,海琳深入受检阅部队采集到独家素材,让其他媒体同行望尘莫及。国庆阅兵当天,《军事报道》共有1.3亿观众收看,创造了该栏目历史上的最高收视率。
在海琳看来,每一次采访都是全新的挑战,每一次与基层官兵打交道都有很多感触和收获,“无论是在内蒙古腾格里沙漠采访,还是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同边防战士们一同欢度新春。”
“混迹”在媒体圈里那么久,海琳早就已经把新闻报道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做媒体多好,每天都在传递信息,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尽管已经先后荣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等大奖,海琳却并不满足,她说绝对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希望用更多的努力,为这个“金”字增加分量。
相关文章:海琳靓丽照片(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