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0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独立书评

凌志军:一个“向死而生”的传奇

——评《重生手记》

刘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09日   10 版)

    我们一定还记得坐在地坛思考人生的史铁生,我们从他的《我与地坛》里读懂了坚强。《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作者凌志军以患者和记者的双重身份,既作为亲历者现身说法,又以记者的犀利眼光体察剖析,呈现了中国医疗体系的诸多问题与弊端。更重要的是,他教我们读懂了乐观和勇气。他在发病时曾写下“十件最想做的事”。其中第十项是:告诉所有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癌症并不可怕。《重生手记》可说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传奇,是一本“生命之书”。《重生手记》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与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它得到毕淑敏、柴静、何裕民、于莺等众多名家的联袂推荐。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著名肿瘤临床专家何裕民颠覆了中国人“癌症是绝症”的惯性思维。他说,“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应该理性对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

    凌志军认为:“我们最大的不幸在于被中国式的观念包围着,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式的治疗。”他认为,我国癌症治疗体系可能存在致命的弊端,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存在致命的偏差。“只要我们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就已有66%的机会远离死神。即使我们的肿瘤已经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长期与癌共存。”

    2007年2月,凌志军被诊断“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他活不过3个月。

    今年3月15日,新一轮复查结果: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见新的异常,癌胚抗原指标回归正常,脚踝骨的阴影正在淡化,手术后幸存的那片肺叶生长壮大起来。

    在治疗期间,凌志军发现,病人们花了钱、排了长队、内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医院的“特级专家会诊”,才不足三分钟。医生冷漠的“你等着吧”的“诊断”几乎就是一纸死亡判决书。手术、化疗等高科技治疗和开“天价特效药”,是不同医生的相同手段。而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排队就医甚至倾家荡产的那个弱势群体,就是中国癌症患者的群像。

    在这本书中,凌志军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壁垒森严、充斥着门户之见、连最基本的信息共享都不能做到的国内医疗部门,与医生的误诊率乃至病人的治愈率之间,有没有关系?

    书中提供了一组数据:全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是200万,许多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超过疾病治疗需要的“过度治疗”。相当多的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案。符合规范用药者仅为20%。

    在过去30年中,我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2012年,全世界死于癌症的人有可能超过1000万。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宣布,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可以根治,1/3经过治疗可以长期生存。

    作者凌志军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资深记者,是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他从事记者工作30多年,报道过无数精彩的新闻事件,出版过《交锋》、《联想风云》、《中国的新革命》、《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等多部畅销书。

    去年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的抗癌日记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集结出版《此生未完成》。如果说那是以乐观精神抗癌的悲情故事,那么《重生手记》则是患者逐步康复的成功案例。

    凌志军的经验是:他把性命托付给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出院时,凌志军尝试用一些纯自然的方法恢复自己的体能。他曾在一种“末日心态”笼罩之下,但也在不经意之间走上康复之路——他每天步行5公里。8000公里,就是他5年走过的路程。相当于从北京到拉萨一个来回。现在的凌志军好似一个得道的智者,乐山乐水乐于助人,喜欢摄影,发现并捕捉光影世界中的美感,喜欢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他的妻子赵晓东也说: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力量,会让我们的生命出现奇迹。即使它无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让我们超越肉体的痛苦,达到心灵的安宁。

    著名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说:“他不但奇迹般地把病治好了,整个人生都上了一个新境界。”

刘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0月09日 10 版

三联书店捐资30万元重建昭通受灾小学
父亲的一九四二
凌志军:一个“向死而生”的传奇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
那些藏在书店里的秘密
台湾“绘本阿公”携《十兄弟》进京
杰里·克利弗中国巡讲北大首站
端木蕻良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魏传忠书法再现中华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