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特供酒”现象背后是“特权意识”在作怪

消除“特供酒”神秘感仅靠清理难奏效

本报记者 陈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5日   11 版)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表示,已经联合其他九大部委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在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工商部门主要针对产品包装、广告宣传中出现利用国家机关或类似内容的名义宣传“特供”、“专供”,假借“特供”、“专供”或类似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以及销售含有“特供”、“专供”等类似内容的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以清理整顿。

    去年9月至10月,工商总局曾会同商务部、工信部、质检总局对实体市场上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问题进行了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共督促相关企业撤除违规标识115万件,监测广告194万条(次),立案查处案件533件。 

    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搜索引擎提供的“特供酒”搜索结果,打开几家销售酒类产品的商贸公司网站,看到这些网站列示的产品中均包括“特供酒”。

    比如,记者点击进入“北京紫玉泰和商贸公司”网站的“特供酒系列”,可见“53度机关接待专用酒”、“53度大会堂国宾酒”、“空军茅台酒”、“内招酒”等产品。其中,“内招酒”的详细介绍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特供酒。此酒乃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机关事务局提供的专用酒”;“53度机关接待专用酒”的生产厂家一栏写着“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该网站还介绍产品特点是“来自党政军高官内部专用,不参与外界卖场的流通,价格神秘不透明”等。记者询问网站在线咨询人员,该咨询人员表示涉及茅台酒的“特供酒”的产地都是“贵州”,而且“口感、质量没有问题,价格便宜,没有真假之说”。该咨询人员还推荐“53度内招酒,220元一瓶”和“人民大会堂特供陈酿480元一瓶,跟茅台一样的包装”。

    在名为“北京贵江德源有限公司”的网站上,也显示“茅台特供酒”的产品信息。记者致电这家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茅台特供酒是真酒,产地是贵州仁怀镇,价格不等”。然而,贵州茅台副总经理杜光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茅台每年只为人民大会堂等少数单位提供极少数量的“特供酒”,但所谓国务院机关特供、直属机关特供茅台酒全是假冒的,市场上销售的茅台“特供”酒也几乎都是假的。

    早在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下发过《关于严禁以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有关问题的通知》:广告中出现“×××(国家机关)专供”、“专供×××(国家机关)”内容的,均属于违反《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从重处罚。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所谓“特供酒”和“内供酒”。

    不过,“特供酒”或者“内供酒”仍然频现市场,直到此次工商总局下决心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特供酒”屡禁不止的背后存在商业利益空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熟悉贵州省“特供酒”销售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特供酒’的利润很大,有些销售商年利润可以达到一二百万元,干了5年就开上了奔驰车。所谓的‘特供酒’也不一定是假酒,也是高粱酿制的,可能来自小酒窖和小作坊,酒的质量和口感也未必差。销售商给这些酒打上‘特供酒’的招牌,可以卖得更好。”

    “酒商打着‘特供酒’的旗号卖酒,无疑是对政府形象的损害。‘特供’是在官员和百姓之间设置不平等,会刺激民众的‘仇官’心理。假‘特供酒’会伤害政府的公信力。”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也认为,市场上的这些“特供”、“专供”是利用公共信用来牟利。

    不过,“特供酒”为何一直有市场,以至于相关部门明文禁止和劝导消费者,但是消费者还要用钞票来“投票”呢?在庄德水看来,“特供酒”背后还是“特权意识”在作怪。“老百姓对特权的心态十分复杂,一方面会很反感它,但是有一部分人又很羡慕特权,想享受特权待遇。商家就是利用社会对特权的崇拜心理来制造商机。”庄德水说。

    庄德水还表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商品流通不完善,为了解决高级干部待遇问题,也建立过特供机制。“应该说,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过去的特供机制应该是在逐渐瓦解。不过,就老百姓日常生活经验而言,似乎特供品还是存在,尤其是地方政府也会搞出自己的特供蔬菜、特供酒,像‘自留地’一样,这也是特权。”

    “除了普通老百姓,这些‘特供酒’会不会销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如果政府部门能公开饮用酒的采购过程,所谓‘特供酒’的神秘性也就被打破了,老百姓也就不会去追捧这种特权了。”庄德水说。

分享到:
政务微博“道理严肃内容活泼,很好玩”
戴彬:电视对话流露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陈旧印象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深入调控央企高管收入
消除“特供酒”神秘感仅靠清理难奏效
金满江:警徽闪烁显本色
包头消防成立女子宣传执法队
最高法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广州市公务员职业道德手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