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公益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钱捐物,但是中国青年的脚步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给孩子们圆一个开运动会的梦”、“给留守儿童免费拍照,寄给外地打工的父母”、“让孩子喝上一碗热水”、“陪伴我周围的失独父母”、“教会藏民低保户养鸡”……这样的理想乍看新奇,细细一想,却都是切入人性深处的关怀。
10月31日刚结束征集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圆梦行动”,收集到了600多个青年发起的公益项目样本,展现出中国草根公益自发的新潮流。
“渺小”的梦想
来自南京的青年志愿者杜萍,心里一直深深地记挂着一个小女孩。
那是一个没有钢琴的孩子,每天都跑来音乐中心练琴,风雨无阻。“我从她眼里看到,她真的很喜欢弹琴,如果不练真的很可惜。”
但面对老师的期待,小女孩低下头回答:“我妈妈是卖菜的……”她的家庭无力支付她练琴的费用,更买不起钢琴。
此情此景让杜萍突然就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如果能有人资助她,也许她就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201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体、美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了47所贫困学校的2066名学生。报告显示,其中79%的孩子没有音乐用品,86.7%没有专职音乐教师,77.5%以上的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32架电子琴、0.21台手风琴,购买音乐器材费用不足100元的占到了23.3%。
“而在城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优秀的音乐老师也不能够满足农民工子弟小学的需要。”杜萍说。
由此,她的“乐计划”诞生了。这个公益项目面向的是7岁至16岁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教会他们每人一件专业乐器。她特地在筛选条件上写:“不论孩子学习是否优秀。”
“每个孩子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特别是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孩子,音乐可以给他们打开通向成功的另一扇门。”
这样的公益项目,操作难度、复杂程度远大于简单的募捐钱物。杜萍需要走访农民工子弟小学,招募100个孩子,租教室,购置乐器,联系厂家,要联系老师坚持免费上课1年。
“我们会要求学员坚持上完40周左右的一期课程,基本可以让他达到考级的3~6级别水平。中途如果没有坚持,乐器退回,继续招新学员使用。课程上完,乐器赠送给孩子。”
相比杜萍梦想的“教100个孩子”,王海罗的梦想则“小”了很多。
他只想争取3天的时间和赞助,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中学的孩子们开一场运动会,“圆孩子们开运动会的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全团只有一所学校——三十四团中学,集小学和初中于一体。
作为201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海罗就住在这所偏远的学校里。它“连一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学生上体育课只能在教室前的广场上跑跑步而已”。
他走访各年级的学生,得到了他们的真实心声:“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打心底里羡慕,十分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场运动会。一直想参加运动会,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同时,校方也十分支持,但囿于资金限制,短期内无法建成。
因此,王海罗梦想,把孩子们用客车送到库尔勒市有这个条件的中学,举行“第一届三十四团中学运动会”。
最需要聆听的人群
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圆梦行动”投票排名前300的青年公益项目,像杜萍、王海罗这样丰富弱势群体生活的新型公益项目,占到总数的比例高达37%。这已经超过了助学一类的传统公益项目,后者约占17.67%。
而诸多新型项目中,最多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情感关怀项目,约占总数的41%。
在广东省河源市、江西省上饶市、重庆市荣昌县等地,青年志愿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拍照”。他们将给山区农村的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免费拍摄单人照、全家福,将照片打印出来送给他们,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外出打工的亲人收到。现场设置免费电话及QQ视频爱心连线服务,帮助老人孩子与亲人取得联系。
如何关心留守儿童?也有不少青年想到了“鸿雁传书”的老法子。中山大学的志愿者林颖参加了“蓝信封”关爱行动。让大学生志愿者和广东、湖南等省的留守初中生 “一对一”书信往来,与他们建立平等、持久的朋友关系。
“我们主要选择初中生,因为他们处在我们也曾经历的叛逆期。面对成长环境的改变,容易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他们是最需要聆听的人群。” 林颖说。
除了“下有小”,青年们还想到了“上有老”。
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岁至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每年约有7.6万个失独家庭出现。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反哺公益失独者关爱团队已经对合肥地区失独者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合肥市蜀山区3个街道累计失独者家庭43户,合肥城区共有18个街道,“初步估计,仅合肥城区失独者家庭约有1000户”。
“春节将至,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却不能期待孩子们能够常回家看看。作为人子的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寒冬给他们带去一丝温暖。”发起这个项目的志愿者秦晨辉说。
他的梦想是,志愿者们走进失独家庭,定期为这些“叔叔阿姨”做家政服务、生活辅助、医疗保健咨询、心理辅导。合肥地区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有过小年的习俗,大学生志愿者们会在这天,陪伴失独父母过节。
此外,青年公益的关怀还延展到了乡村单亲孩子、自闭症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圆梦行动”最受关注的前300个公益项目中,也不乏一些出众的亮点。
“多布扎村藏鸡养殖及低保户脱贫项目”就是一个“授人以渔”的公益计划。这一培训方向的公益项目还相当稀少,只约占总量的1.67%。
年轻的发起者马启智介绍,西藏自治区多布扎乡的多布扎村是个半农半牧村,以牧业为主,“当地农牧民群众处于绝对贫困”。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49户,其中低保户39户,国家每年要投入相当的资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他的梦想是,组织20户低保户在保障农牧业生产的前提下,开展藏鸡养殖,每户单养与相互交流养殖技术相结合,通过一年的养殖,每户由当初的50只发展到300只。出售200只,保留100只,后年就可发展到600只,再出售500只……
他作为唯一的“财政大臣”,订立了具体详细的财政预算:“每只藏鸡按照目前当地的价格40元计算,第一年后可获得1200元的收入,第二年后就可获得2400元的收入。按照每家4口人计算,人均年收入即可增加600元,离自治区规定的2300元非常接近,如果再有其他收入的增加,有望在两年后脱贫。”
对弱势群体的安全保护、教育,则是另一新兴公益方向,在总量中约占2.33%。比如南京雨花台的“让爱成长”家暴儿童援助计划。他们计划成立两个治疗性小组、两个发展性小组,开展各4次社区预防、学校教育宣传活动,“预计可影响人数为3848人次”。
“捐钱、捐物只是一时之用,作用是短暂的,大家的热情可能也是短暂的。而且一般的资助都针对品学兼优的孩子,是有选拔条件的,这实际上又屏蔽掉了一些成绩偏弱的农民工孩子。”杜萍说。
“但是如果教会他们一技之长,对于有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就多一条出路。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应该给他们机会。如果我们这个计划能够圆梦,希望可以将项目拓展到声乐方面,因为声乐的培训投入不太多,可以带动更多的孩子,更容易普及。”杜萍说。
他们也更体味到“志愿者”这3个字的分量。
“念起来只不过3个字,却承载着那么深的意义!志愿于祖国,回报于社会,这是义务,更是责任。”马启智说。他是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今年7月29日刚到西藏,还将一直在村子里呆下去。
“600多个公益计划里呈现出青年志愿者惊人的创造力,让人耳目一新,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长期投身回报社会的企业,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真正值得扶持的‘微公益’。这次征集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希望,更激励我们将这项事业继续做下去。”主办方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说。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