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短篇小说论坛”高手论剑

雷达:文字也有“经济学”

本报记者 张黎姣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4日   10 版)

    雷达

    毕飞宇

    日前,“第三届(山川杯)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颁奖。同时举办的“当代短篇小说高峰论坛”上,韩少功、阿乙、毕飞宇等获奖作家与雷达等评论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短篇小说生存处境”。

    短篇落伍,长篇时髦

    “现在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能写出大部头作品的就是伟大的作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著名评论家雷达指出,“当下,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在了研究长篇小说艺术经验上,对短篇小说关注不够。其实它对文学水准的要求很高,训练很严格。”他强调,“一个写作者能写好短篇小说才能写好别的体裁。”

    “短篇小说离‘手’特别近,跟身体的关系更紧密。当你的‘手’感觉不清晰时,作品本身是可疑的。”作家毕飞宇如是说。“自恋的人很难写出好的、系列化的、更复杂的短篇小说。它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忘掉以前的作品,才能开创复杂的文本。”作家蒋一谈这样认为。

    作家迟子建说,她发现,当下短篇小说的生存土壤并不好:“短篇小说不能直接进入出版流程。它似乎只活在文学刊物上。但所有的文学刊物都在走下坡路,短篇小说赖以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

    作家韩少功仍记得自己少年时期如饥似渴地阅读《平原游击队》、《青春之歌》时的感受。他现在却深切体会到“读者与小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认为短篇小说“遇冷”有其原因:“在“娱乐至死”时代,年轻人对读书的信心越来越少。同时,各种媒体承载了信息传达的功能。如,打开电视机,一个很好的新闻报道就接近短篇小说,甚至小说家的想象力都达不到,这是蒲松龄时代不曾遇到的问题。”

    作家杨志军说:“读者阅读有两种需要,消费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目前长篇小说火爆,是因为它走向消费,而短篇小说则走向精神。不可能人人都有精神的需求,所以短篇没有太多读者这是其必然宿命。”

    文字也有经济学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认为:“当前,全国每年有几千部长篇小说。但总体质量并不理想,好作品不到10部,比例严重失调。”他认为,长篇小说的问题出在“许多作家缺乏短篇小说的训练”,这导致长篇小说的结构很糟,节奏掌握不好。作家张炜就曾写出长达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但他对写短篇小说有点犯怵,认为短篇小说特别难写。”

    “我所理解的短篇小说,是作家在经历积累之后,在文字中把杂质、瑕疵去掉,剩下的最有光彩的宝石。如果作家想写好,就是减法做得好。”杨志军自己的经验是:长篇一定要说废话,必须演绎出宏大的结构。但最精彩的部分归纳起来可能只有1000字。貌似结构简单、人物关系简单的短篇,创作起来却要花心思,将睿智、经验、技巧表达到极致。

    重回读者视野

    雷达说:“短篇小说是最精炼的文学,所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汪曾祺的《受戒》处理得非常简练,《木兰辞》中只用数十字就概括了木兰从军的经历,这就是文字的经济学。”张炜则称自己常常怀念1980年代的文学,认为那时候的短篇小说最好、最饱满,几乎所有中国当下最活跃的作家那时都留下了优秀的短篇小说。

    杨志军看到短篇小说的潜力:“新时期文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表达了一个民族积压已久的焦灼、迷茫和挣扎,无论何种体裁,文学正在承载这一功能。”

    毕飞宇说:“在短篇小说面前,我至今还是一个学徒。因为它是一个讲究的人所干的讲究的事情。”

分享到:
“短篇小说论坛”高手论剑
幸福与尊严:一种关于未来的设计
学术规范能否从中学教育做起
想拯救世界,其实连自己也拯救不了
舌品京味儿,心有千秋
你永远无法预知一本书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