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记者在河北承德、廊坊等多个地市进行近一个月的暗访时发现,存在着“花钱销掉扣分记录”现象,让严格的交规和“紧箍咒”似的罚分规定形同虚设。对此,公安部回应将严肃处理,立即整改。(《北京晨报》12月25日)
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驾驶人因交通违法行为被扣分达到12分,公安交管部门将扣留驾驶证,驾驶人要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消除,发还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如果花钱就可以销掉扣分记录,那么就绕开了重新学习和考试等程序,让法律的规定形同虚设。
然而,问题更严重的是,交管部门的销分行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办人情案和关系案,从媒体暗访采集到的信息看,在销扣分过程中活跃着一批“能量巨大”的中介,其背后是掌握着销分权力的公安民警,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将扣分记录从电脑信息库中销除。
对此,公安部已经作出了权威的回应,表示将对此现象进行严肃处理,立即整改。我想,严肃处理是应有之义,立即整改也是刻不容缓。但更关键的是,在处理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举一反三,认真查找暴露出来的漏洞,反思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整改。
显然,销分行为没能得到有效监控是最大的漏洞,从现有的情况看,只要民警有登录系统的权限,就可以删除有关记录。对此,在技术设计上应当增加监控环节,比如删除信息要经过审核,或者两人以上才能操作等等,从技术上把住关。
但技术设计上的把关只是增加了违法的难度,从理论上讲,牵涉的人员越多、环节越复杂,那么实施的难度就越大。但这样的做法还是不能从根子上杜绝违法现象的产生,因为只要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结成利益同盟,那么监督也就失去了根本性的作用。从媒体暗访收集到的信息看,仅河北就有多地发现了违法销分的现象,说明这并不仅仅是个别民警的权钱交易,而是普遍存在的利用职权谋取利益的集体行为,很可能“收钱销扣分记录”是经过领导许可的有组织的创收行为。那些猖狂的中介只不过是依附在他们身上的“吸血虫”,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中介能够在交管部门的鼻子底下堂而皇之地生存和运作。
也正因此,期待上级部门在查处违法销分案件时,不但要查处直接的实施者,还要查处背后的指使者、组织者,更要查明非法所得的去向,并依情节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和其他责任。惟此,才能杜绝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