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尖子落选揭示创新真谛
高智商不等于高创造

本报记者 原春琳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7日   03 版)

    由每个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组成的小组参加创新大赛,却在初赛中意外落选。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让老师们唏嘘不已:这个小组的学生智商是真高,可惜情商却比不上智商——他们不懂得如何互相配合。

    前不久,在“2012——2013年度DI创新及素质教育高端论坛”上,来自山西省实验小学的郝新媛副校长跟与会者分享了这个故事。这位校长遗憾地表示:如果这些孩子知道如何配合,谁知道会给大赛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这正是陕西师范大学衣新发博士研究的课题。在他看来,高智商不等于高创造。

    北京市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馆长齐小兵也很赞同这个观点。这位曾当过多年老师的科技馆馆长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来越差:小朋友在3岁之前,聪明可爱;上了幼儿园,孩子的天性依然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上学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是越学能力越低,越学越不会在社会上生存。

    在创新一词大热的当下,很多参会教师发出共同的声音:创新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课,它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门课堂上,甚至生活的细节中,然后在不经意间所有的积累可能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来自上海的一位中学老师开门见山:当下创新资源匮乏,具体而言,缺乏的是理念和有理念的人。学校说要做创新教育,有几个老师能把创新教育做好?每门课程,比如,物理、化学都有许多老师,可有几个是真正教授创新思想的老师?

    以团队合作精神为例,不少参会老师都认为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科融合,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多的创新来源于不同知识背景的合作。

    DI比赛(全称是“目的地想象”全球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中有一个环节设置是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交换各自的徽章。这个看似很娱乐很边缘的设置,固然是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朋友,但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们沟通、交流的能力。

    实际上,创新教育无处不在。这次举办的DI创新思维中国区总决赛上,有4支队伍参加即时赛。一支队伍出了赛场,老师习惯性地问学生:题难吗?学生的回答是:老师,我们宣誓了,不能说。

    这个“不礼貌”的回答感动了这位老师。而之前更让老师感动的是:参赛的学生年纪都不大,虽然制作参赛的道具很费劲儿,但这些“宠儿”们拒绝了老师的帮忙。

    一位多次参加DI赛事的媒体记者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设置,初看以为是在教孩子们诚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事的习惯。不管他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会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情。

    “实际上,每个教育细节都有自己的目的。”DI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肖力说,DI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创意能力,还教导他们如何与团队共事、分工合作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这些是二十一世纪三种必备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他说。

    这也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杜程鹏主任感触最深的一点:“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场所和途径。有目的地,才有可能有想象力。希望通过训练产生这种意识,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乔布斯。”

分享到:
打不死的奥数
尖子落选揭示创新真谛
高智商不等于高创造
山东中小学教师增设正高级职称
卫生部仍拒绝公开生乳国标会议纪要
官员财产公开不能靠个人信息泄露
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二审维持原判
汶川地震募捐箱遭弃置事件调查尚无结果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