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而立之年,杨峰松已在工业工程科干了五年科长。
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这个岗位很特殊,它可以说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总监”,虽然身处一线,却要直接向工厂总经理汇报。
杨峰松对这个岗位的热爱溢于言表。“工厂的每个角落,不论是物理上的,还是概念上的,我都极度熟悉。”这位北航毕业的工业工程学士,话里话外都透着专业味道。“别看我们的团队人少,35人,但从这里,走出了5个部长、11个科长”,他不无自豪地说,“这是一个旗帜性单位。”
学术上,工业工程更综合,已经接近于管理学。在杨峰松看来,这个专业培养了一种近乎本能的意识:改善无止境,永远对现状不满足,永不停息的追求“最优化”。
他必须在大脑里,对工厂的设备、流程、员工、岗位,绘一幅清晰而生动的“作业流程图”。宏观到整个厂址布局,微观到一个螺丝钉摆放,如何实现最优化的运行,使得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达到极限?这就是杨峰松日日夜夜反复不停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从指标上看,花都工厂有6200人的工厂,科长以上管理人员只有33人,管理效率相当高。花都工厂目前在雷诺-日产全球联盟当中,是综合生产率排名第一的“标杆”工厂,肯定离不开杨峰松团队夜以继日的“吹毛求疵”。
但杨峰松不满足。他自己藏着一个“大野心”:在花都工厂,创造出中国最棒的工业工程作业现场,让花都不但成为全球性生产标杆单位,更能成为中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学术创新单位。
工业工程科下设一个“改善中心”,有十几个高级技师结合课题,自己动手做非标准化设备。“我们有技术,有思想,有装备,在现场”,杨峰松说,这个团队与那些“坐在家里画图”的工业工程师们“完全不可比”。
对于丰田的精益制造模式,杨峰松也有他的态度。“一点点改善是必须的,但毁灭性的创新也是需要的,我对自己工程师的培养原则是,不盲从、不轻信,以我为主,注重试验”。他认为,中国工业工程专业当下急需一种“复合型的心态”。
沿着这个思路,他们打破了工程师一贯的分隔局面,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把技术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和规划工程师“混搭”起来,围绕现场作业问题,“一起进行创造”!
这大概是杨峰松对东风日产公司发自内心热爱的原因——企业的岗位不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释放探索欲、发挥创造力、追求成就感的“舞台”。
他说,在这里工作,工厂的“兄弟们”都感受到一种“说不太清的吸引力”。说这话的时候,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脸上闪着光,一种生动活泼的眼神从眼镜片后透射出来,就像一个摇滚乐队的主唱在谈及他的乐队和他们的演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