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兴邦、一人丧邦。就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而言,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
早些年,本田在中国的事业曾一度如日中天。其中,广汽本田首任总经理门协轰二功不可没。这位被中方员工私下亲切称之为“老门头”的日本人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他说:“我时时留意是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要尊重主人的文化习惯,让花园变得更美丽,更富裕。”
“老门头”的本田时代,带给业界的是一个务实、高效、进取的本田形象,愿意聆听消费者的声音,愿意采纳合作伙伴的建议,懂得敬畏市场,善于融入中国文化,开了诸多本地化生产和销售的先河,锻造了本田在华事业的第一个巅峰期。
门协轰二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在大众、通用,甚至日产、现代快速奔跑的时候,本田却成为中国市场刻板、保守的代名词,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被后来的车企超越。与此同时,中日双方的不和谐声甚嚣尘上,一度演绎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仓石诚司临危受命,从2010年4月1日起,出任本田中国本部长兼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谦和、平实的仓石与前任的强势、傲慢形成了鲜明对比,本田的改变由此开始。
1982年进入本田汽车公司工作的仓石曾在本田的狭山工厂,以及加拿大、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的工厂工作过。2004年来到中国出任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2008年1月,接替尾崎满出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东风本田的两年多,仓石大胆放权给中方伙伴,以从善如流、低调务实著称,演绎了东风本田“小市场、大份额”的营销奇迹,让CR-V成为国内SUV市场的领军车型。
成为本田中国的掌门人之后,仓石面对的现实是,两家合资公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品严重不足,由于本地化零部件采购受限,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乏力。此外,本田中国直接掌控的讴歌品牌以适应北美市场的大排量车型为主,在中国市场被逐渐边缘化。
仓石开始频繁往日本跑,不断争取总部更多的支持,同时与广汽和东风加强交流,修补裂隙,增加信心。这期间,仓石多次召集中国媒体和业内专家征询意见,无论被多么激烈的言辞批评,他都能虚心接受。仓石说:“本田的反击战不是战术层面的,是战略的全面调整,需要时间来证明。希望今后不再听到大家说本田保守、滞后之类的话,为此我们将加速变革。”
履新一年后的2011年,仓石正式对外抛出了自己的变革策略,这就是融入和开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融入指的是全面本地化,包括研发、采购、人才的本土化。身材偏胖的仓石像一架小坦克一样开始全面推进本土化战略。
随后,一批专门从事商品研发的技术人员进驻北京东三环的发展大厦,办公地点就设在仓石的办公室旁边。“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开展工作,好方便我随时与他们沟通。”仓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推进以中国市场为主导,开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然后推向世界市场的工作。这是我的愿望。这些全新开发的车型将真正采用中国本土零件,这样能大幅度降低成本,也能令更多的中国用户满意。”
仓石承诺,2012年的北京车展上,本田将亮相第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概念车。为此,隶属本田中国的产品研发部门先后在北京和广州成立。此外,与加快本地化研发和采购同步,东风本田第二工厂落成,广汽本田增城工厂扩建工程完工,本田在华产能提升至84万辆。此后,两家合资公司又开始筹备各自的第三工厂。在仓石的运作下,本田全球掌门人伊东孝绅多次来华,逐渐将总部对华策略的节奏与仓石统一起来,本田的一系列变革渐次浮出水面。
次年的北京车展上,仓石兑现了承诺,以“龙”为设计理念的概念车Concept C全球首发。2013年的上海车展上,这款概念车的量产车型凌派正式发布。同时,本田宣布,讴歌3年后在华实现国产。
6月14日,本田中国联合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在北京举行了“2013年度本田中国媒体大会”,发布了今后针对中国市场的新技术导入规划和新产品投放计划,并共同宣布将本田的新技术统一为“FUNTEC”品牌。
广汽本田执行副总姚一鸣豪情万丈地宣布广本要“强势回归”,从今年开始未来3年每年推出3款新车,到2020年实现百万辆的产销规模。东风本田执行副总陈斌波也宣布,未来3年要再造一个东风本田,到2015年实现产销翻番。他说:“东风本田要构建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开放的文化,就是企业在外界的表现是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对内要真正激发出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在姚一鸣和陈斌波激情演说的时候,记者注意到,坐在主席台中央的仓石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在此之前的3年间,记者曾多次采访仓石,无论是自嘲的释怀还是严肃的表达,略显忧郁的表情总是挥之不去。现在,头顶的乌云终于要散开了。
三年磨一剑,仓石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