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6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飞天梦永不失重 科学梦张力无限

太空课堂传递梦想

本报记者 郑宇钧 通讯员 宗兆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1日   11 版)

    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向地面的小朋友打招呼。当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本报记者 陈剑摄于电视屏幕

    “您能看到UFO吗?”脆生生的声音,来自于北京史家小学四年级女生邱甜。

    “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我们没有看到过UFO。另外,我要告诉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回答从离地面300多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传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笑着答道。此刻,她和她的同事聂海胜、张晓光恐怕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教师,全中国至少有8万所学校的6000万学生,通过媒体直播,在瞪大眼睛看着他们“变魔术”般的太空授课。

    得到“特别温柔”的航天员阿姨的答案,邱甜笑了。6月20日10时许,这个11岁女孩和330多位师生一道,在作为本次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正亲身经历与神十航天员的天地连线。

    UFO不曾被我国的中小学课本提及,小女孩充满童真的幻想让教师们始料未及。“对这堂课的师生互动,我们没有经过任何演练,我期待孩子们带来惊喜。”在太空授课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于长学在记者会上说。

    快乐学习的氛围从这堂特殊的课一开始就散播开来。为了备好课,“主讲”王亚平可没少下功夫,不仅精心准备教案,还精心设计了个人形象——扎起了马尾辫。只不过,在失重环境下,她精心梳理的马尾辫变成了蓬松的“毽子”,惹得地面课堂的同学们笑作一团。

    神舟十号指令长聂海胜屈尊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3位航天员教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悬空打坐”的聂海胜被展示“大力神功”的王亚平一指推飞。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了同学们阵阵喝彩,地面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在没有重量的太空测量聂海胜的质量,绕着支架轴心做圆周运动停不下的单摆,高速旋转而不倒下的陀螺,太空失重环境中,王亚平的巧手做着一个又一个试验。在太空,连最普通的水,也能变出百般花样。王亚平做的第四个和第五个试验都和水有关,也最能引起现场学生的兴趣。

    “天宫里有没有‘飞流直下’的瀑布?”看了王亚平做的“水膜演示”,同学们得到了答案。只见她打开一个饮用水袋的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泻而出。她略微抖动水袋,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为了避免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法来收集它。正好可以润润嗓子。”说着,王亚平往前一凑,张嘴把这水滴吃了进去。

    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这句属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口头禅从王亚平口中说出来,让苏炳良这个台湾学生很是惊喜。

    “我们做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王亚平说,只见她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没有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她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苏炳良念念不忘这晶莹剔透的水膜,“太真实了,这可比平时背公式做习题有趣多了”。他说,在台湾时总觉得航天离自己很远,可在北京上学时,时不时就有飞船上天,遥远的太空总在他的学习生活中闪现。

    北京101中学物理教师史艺负责主持此次太空授课,她用“震惊”来形容她看到水膜试验的感受,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补充进自己的教案中。她表示,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实验和观察,太空授课不光是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素材,还启示教师,实验和观察才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原动力。

    回到天宫一号,王亚平接下来做的第5个试验“水球演示”让孩子们惊讶得合不拢嘴。只见她用金属圈重新做了一个水膜,然后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聂海胜用一个注射器把水球里的小气泡抽出来。这让水球看起来像个透镜,透过它可以看到王亚平的倒影。 

    “就像是《哈利波特》里的水晶球。”北京十二中高二钱学森航天试验班的王悦楠说,丰富的亲身体验活动让这个班的学生对航天员多了几分熟悉。王悦楠曾在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体验过航天员的太空行走,也曾去过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看过火箭发射,可谓见多识广,但真实的太空环境还是让他直呼过瘾。

    两院院士师昌绪说:“如果年轻一代对科学技术不感兴趣,只想着当官当企业家赚钱,我想中国不可能强盛。”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1980年代末的水平。

    汇文中学化学老师李井亮认为,太空授课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让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张扬。只要能为孩子搭建充满趣味的科学空间,就会有更多孩子愿意投入到科技探索中。

    10时50分,航天员要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说再见了。看着航天员阿姨挥手告别,邱甜萌生了两个梦想:一是做航天员,如果做不成航天员,就要做能教出航天员的老师。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郑宇钧 通讯员 宗兆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6月21日 11 版

移动旅游需紧跟80后90后消费习惯
大学校园刮起毕业旅行风
江苏校媒走进无锡滨湖采风
全新启德邮轮码头开启香港邮轮旅游新时代
南航开通广州直飞莫斯科航线
天空之橙——世界经典动漫明星巡礼暑期亮相京城
共青团要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太空课堂传递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