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以改革限制学术江湖的权力之手

雅克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02日   02 版)

    6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本报记者关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内幕》的调查报道,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规办)负责人一边组织课题评审,一边自己申报课题;一边规定未结题不能申报课题,一边是负责人多个课题未显示结题信息又承接新课题;负责人家属和合作单位也获得了国家课题的情况。当天下午,全规办便在其网站的主页上给予了正式回应。

    在“关于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有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第三条中,全规办作了这样的表述:根据2013年5月新修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我办正在修订有关管理规定,明确我办工作人员今后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的项目。那么,是不是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全规办6月27日的表态,将成为该办改进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水岭、分界线。

    学术一旦与权力结缘,其公平公正自然会打折扣。从这次全规办课题评审被曝光的内幕来看,核心之处在于该办负责人不受制度制约,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身为全规办工作人员,他们在课题评审过程中不仅没作必要的回避,反而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个个揣有几十万元经费的国家课题,甚至是“1”字号的国家重点课题。虽然章程有明确的规则规定,没有结题不能承接新的课题,但是他们却可以例外,照样拿到课题。

    学术一旦与权力结缘,资源交换便有了更大的筹码。全规办具体负责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它所面对的是全国各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上千所高校、几十万所中小学。现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质量考核评估和教育改革成果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成绩的评判,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项目和课题。因此,有多少单位多少人奔波在跑课题、拉项目的辛苦路上。而深藏其中的权力寻租、冠冕堂皇的利益交换,由此形成的学术江湖以及一系列潜规则也是不言自明的。试想,如果没有国家级课题作为回报,地方政府凭什么愿意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拱手相送呢?

    学术一旦与权力结缘,腐败就是难以避免难以克服的行为。前些时候发生在时任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研究马列的人不一定会践行马列主义,而像常艳这样一个自认为胸怀更大抱负、暂时处于不利境遇的年轻学者,是清楚地看到了衣局头上的光环——学者与官员两种身份而带来的巨大资源,有可能帮助自己“改变命运”,才不惜以送钱、“献身”等一系列行为以换取一条迅速上升的便捷之路。常艳的行为不足取,但从某个方面也折射出目前学术领域的生态环境以及青年学者的艰难。

    所谓改革,就是要革新除弊,针对体制性的问题进行手术。而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和改革,往往都是从一个具体的点开始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出台并实施数年的规定到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最近作出的修订,同一个改革指向都是要让国家这些重要的基金管理更科学、更公开、更透明、更规范,以防止它们沦为某些权利相关人攫取个人私利的名利场、提款机。打破权力垄断,规范学术管理,让学术研究跳出利益的圈子,为青年学者的成长创造更好、更大、更平等的成长空间,这应该是改革的立足点。

    相关文章: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内幕

分享到:
以改革限制学术江湖的权力之手
别把舆论监督演绎成舆论宣泄
自证清白的“全规办”能否抗击学术腐败
环境公益诉讼的“独家”之忧
“做好删帖工作”就能消除恐慌?
要相信追求真相的力量
抵制虚假加分,不是一所学校的战争
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