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绝对名校”加剧教育失衡

成木铎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5日   02 版)

    高考录取季,笔者所在城市两家“绝对名校”大做广告:一家说该校今年被北大、清华录取了104人,成为“北京市之外唯一一家考入北大、清华人数过百的中学”;另一家则称,今年有65名毕业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北大、清华在我省总共录取也就两百多人,这两家名校确实实力超级强。

    不过,强校强到这个份儿上,真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一位在“非著名重点中学”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该校“已经四五年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了”,以前“好歹每年还有一个两个”——说起原因,他们并不服气,“名校掐尖的本事越来越厉害了”,使其他学校的生存现状日益恶化。

    说起掐尖,不由得想起几出闹剧:本市一家高中,为了留住中考成绩优秀的本校生,竟把几十名学生拉到偏远之地“夏令营”,去“动员学生报考母校”;某些学校掌握了考生报名密码,学生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竟“被报名”;武汉的名校为了抢到尖子生,竟给陪读的家长在学校安排工作……

    我们的中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像“竞技体育”了。为了收获绝对的优胜者,学校里的尖子可以不断拔出来,最后一旦尖子生、尖子校出了头,就可以“赢家通吃”——于是,各种怪现状都出来了,也就难怪地方上一所最好中学的校长“强势如牛”,省市领导都要给面子,普通家庭手握数十万元“择校费”都可能找不到投送之门;也就难怪某些高分生及其家庭可以给急于招录的学校开出各种条件,北大招办不是刚表示,今年拒绝了一些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并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吗?

    有人会辩解说有了先进才能带动后进,才能赢得大家共同进步的可能。但这只能是天真的幻想,难道我们寄希望于名校自己的主动奉献和牺牲?各名校的试题往往是保密的,其名师绝对不会被交流到弱势学校,逐利化的本能驱使着他们只会壮大自己、压低别人。何况,优质生源的流失不仅侵害了其他学校利益,促使择校之风愈演愈烈,还使学生过早“两极分化”,让非优等生丧失了前进的榜样和奋斗的动力,它扼杀掉的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这种强校掐尖做强的游戏,绝非一地专有,而是全国性的教育游戏。

    评价一国、一省、一市的教育,如果只看高考成绩,只看名校之强,就太容易走上竞技体育的老路了。教育是以培养人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是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等各类需求人才为指针的,均衡性、公平性是其关键性指标,万万不能陷入举全力养冠军的漩涡中。全国各地都在教育均衡性方面有一些表态,但在强校循环式膨胀的“自我驱动力”面前,“对调公办学校校长”尤其是名校校长的调整等方面的举措还是少了些,以至于这种“强校通吃”现象非但没有很好的改观,甚至还愈演愈烈。

    某一地区出现超级强势甚至垄断性的名校,其本身就可能是不正常的。当他们出来沾沾自喜时,各级教育管理者万万要持有一分冷静,不能被“个别学校的做大做强”迷惑双眼,也跟着飘飘然起来——这种强大是某一所学校的追求,却不该是一地教育的追求。

分享到:
不要动辄将犯罪与“报复社会”相关联
甘肃地震伤亡的两个主要教训
“绝对名校”加剧教育失衡
“沉睡规定”中的小叙事与大问题
华文书展的香港经验
“漳州九成医生涉嫌腐败”让人无语
别把公共纳凉服务推给地铁
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