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企业家和明星争相追捧的路虎揽胜中国售价是欧美的4倍,在国内卖疯了的保时捷卡宴在美国最高售价不过几十万元。当包括央视在内的媒体开始关注延续十数年的进口豪车价格垄断时,豪车企业开始坐不住了。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就像“达芬奇事件”一样,豪车暴利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舆论谴责,有的只是仇富心态的再次爆发,以及自认屌丝身份事不关己的心态重现。
媒体对进口豪车暴利的报道揭露了汽车厂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区域销售、限定汽车销售价格、放任经销商加价等违法行为。事实上,这些现象已经存在了十数年,因为没有监管,车企便明目张胆。此次之所以老调重弹,皆因适逢《反垄断法》实施5周年,对车企实行处罚有了更明确的制度依据,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
然而,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背后,舆论批评逐渐偏离了靶心。先是把板子打在经销商身上,让受独家代理制制约的经销商做了恶人;接着又搬出拆迁户、煤老板和富二代,让民众的愤慨情绪再次包围“李刚”和“天一”。
从网上对豪车价格垄断的批评声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人仍怀有“屌丝心态”。有车友在微博上评论说:“国内权贵太多,根本不在乎豪车加多少价。”也有人表示:“贫富差距太大,我等屌丝根本买不起这些车,管它搞不搞价格垄断。”
这样的心态和舆论反应,从事实上助长了豪车企业的嚣张气焰。须知,这些被捧上天的所谓豪车,很多在欧美国家只是平民车型。譬如路虎,在英美的品牌定位并不高,曾因濒临破产被印度塔塔收购,到了国内却身价暴涨,长期加价售卖。这些品牌一旦被推向神坛,并因高昂的售价获得了“豪车身份”,就很难像其原产国那样,深入普通民众了。
当那些所谓的豪车在中国获得了身份认定,并成为煤老板和富二代的首选时,车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正如“出口转内销”的达芬奇摇身一变成为贵族品牌一样,诸如路虎这样的洋品牌在与“平民”划清界限之后,自然会获得越加价越火爆的市场效应。
车价高怪拆迁户,房价高怪丈母娘,将豪车价格垄断的根源简单归结为“中国人傻钱多”是不负责任的。你可以超然物外地说:“骂进口车价格高是替那帮富翁骂,我们又买不起,何苦这么义愤填膺”,但开着CR-V的你得知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在用同样的价格买路虎,你是否能继续保持心理平衡呢?
应对汽车价格垄断,欧美国家早就走在了我们前面。欧盟早在2002年就结束了4S销售服务模式,改变指定汽车代理商的制度,即把汽车视为一般消费品,不再允许特许经营。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严禁汽车分销市场搞垄断经营,宝马就因禁止经销商向欧盟以外的客户出售车辆而被处罚。
2008年,中国正式颁布施行《反垄断法》,但直到去年年底,在美国和欧盟先行认定6家液晶面板企业垄断的事实后,发改委才对这6家企业开出了第一张价格垄断罚单,但3.53亿元人民币的罚款总额相比美国12.15亿美元只是杯水车薪。而延续十数年的进口车价格垄断,至今仍没有被清算。
用法律武器来治理进口车长久以来的价格乱象,打破车企暴利刻不容缓。整治违法车企不是替富人说话,而是为了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为所有消费者谋福利。这里,中国不妨借鉴一下欧洲的做法,取消总代理授权制度,实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措施,让豪车企业不再因暴利驱使而罔顾法律。当汽车价格更加透明,市场秩序回归正常,“唯身份论”的汽车社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