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何时才是“青椒”们的春天

胡波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3日   02 版)

    漫画:徐简

    今年教师节,浙江大学两位教授因为常年为本科生上基础课且保持高水准,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另有6位教师因在教学上的突出表现,分别获得5万元、10万元不等的奖励。(《南方都市报》9月11日)无独有偶,南京大学同一天也表彰了117位“教学明星”,奖励总额达300万元,其中两位“长期扎根教学一线、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作出突出贡献”的教授分别获得20万元的终身成就奖。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也将奖励“教学明星”作为庆祝教师节的主题。(《新华日报》9月11日)

    上好课、育好人本属教师义务,所以重金奖励教学恐怕也是对当下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一种反讽。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中国青年报》撰文,也指出:“在世界一流大学里,教师的优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水平上,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得走上讲台,甚至还得专门留有与学生交流的办公时间。反观我们的一流教师,大学或者院系为了让他们多出‘成果’,让他们很少甚至不讲课。”

    “重科研轻教学”是当下国内几乎所有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当然,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能拿出重金奖励教学,也算一种激励机制,值得肯定。笔者也注意到,受到奖励的教师群体,相当一部分局限于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和教授,鲜见青年教师身影。的确,老教授们知识渊博且循循善诱,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但只对教授们如此“青睐”,难免降低甚至打击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

    据教育部截至2011年年底的统计,“青椒”(高校青年教师)总数达88万,占全国高校教师的62%。当科研经费、职称晋升、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诸多因素,在现实中发生了复杂的因果联系之后,“夹心层”、“不上不下”、“境遇尴尬”早已成为贴在这群“青椒”身上的标签。

    在办学时间较长的高校,“青椒”大多没有太多骄人业绩,也没有显赫名声,如果教学评价仅靠时间尺度的论资排辈,无疑会将他们打入“冷宫”。沉重的压力压在“青椒”们身上,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立校之本、生命之源”的教学。比如,2011年云南大学“70后”副教授尹晓冰就语出惊人:“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就是自我毁灭。”在现有的科研、论文、课题等导向机制面前,心底持类似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在少数,教学似乎早已蜕变成最不重要的“良心活儿”。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认为,“青年人才一定要有伯乐发现,要有环境支持才行。仅仅靠自强不息,靠自己玩命干,个别的可以起来,但整个群体起不来。”笔者以为,今年教师节几所高校所采取的重金奖励老教授的措施,值得肯定,但庞大的青年教师群体也需要关心。唯有调整当下“唯科研马首是瞻”的指挥棒,变革评价机制,将教学纳入考核范畴之内,才可以倒逼学校、教师们在办学过程中转移重心,更多地关注学生,真正围着学生转。

分享到:
别把“外国帮我们反腐”仅当笑谈
何时才是“青椒”们的春天
张曙光参评院士可能会打点谁
“年轻人做公务员严重浪费”说给谁听
我们终将在“男耕女织”中垂垂老去
全国每年25万人自杀?错了!
众声喧哗里莫言还能静心写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