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经济时评

“惜地不种地”背后的“经济学”

张绪才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20日   05 版)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转户进城。然而记者在重庆涪陵农村了解到,部分转户农民陷入“惜地不种地”怪圈,除了有的人愿意种些口粮田外,不少人要么将土地撂了荒,要么免费送给别人种,却不愿意“人地分离”。(1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农民转户进城了,而田地还在手上,这种“惜地不种地”现象,恐怕不仅是在重庆涪陵农村有,其他地方也存在着,反正笔者家乡类似于重庆涪陵农村的“惜地不种地”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下农村的某种现实,而折射出的是农民朴素的“经济学”。

    一方面,种田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这是种田人的真实写照。分田到户后,农业抗旱防涝功能退化,自排自灌能力下降,望天收的概率增大。投入了人力财力,还不一定能有好收成,有时还要赔钱,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以致一些农民对种地缺乏积极性。

    另一方面,种粮成本越来越高。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都在涨,而农民手中粮食的价格并不高,就算是丰收了,一亩地纯收入也不过几百元、千把元。种粮效益差,甚至不赚钱,一些农民转户后,种起“懒庄稼”,满足自家口粮需求后,或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易。

    上述是“不种地”的“经济学”。那么“惜地”的“经济学”在哪儿?大抵在于三个方面。其一,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每年都有粮食补贴,“惜地”就意味着,每年能拿到这一部分的国家补贴。其二,在农民眼里,土地也是“潜力股”,如果政府哪一天要征用,拥有者就可从征地中获得可观的收入。其三,土地毕竟是农民生存保障的底线,虽然转户进了城,如果有地在手,进城就有了底气,干得不好,还可以再退回去耕种自己的责任田。

    要解决“惜地不种地”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探索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民权益的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化经营。只要相关制度安排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惜地不种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茅台镇中小酒企面临生死大考
请抬抬头,看看那溜走的市场
网贷期待规范化管理
“惜地不种地”背后的“经济学”
休闲产业如何为GDP作贡献
中关村电子卖场因何热闹不再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