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读书”也“读网” 阅读达人多

天津高校师生:借书量少了 阅读量多了

本报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24日   03 版)

    喜欢踢足球的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曹雪策也爱读书。2013年,他从图书馆借过275本书,并因此登上了一份令人仰视的榜单——在当地17所大学图书馆的31.46万个借阅账号中,他是最为活跃的一位“书霸”。

    “书虫”排行榜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17所高校图书馆的联合体——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做了一项有趣的统计。工作人员从数据库里找出了过去一年借书最多的100位读者,曹雪策位列榜首,第二位的是天津工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杨晓光,借阅量为265册。天津医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施雪松以197册排在第三。

    榜单上包括50位本科生、38位研究生、7位教职员工和5位高职学生,其中借书最少的也达到了111册。

    4月21日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读书13.43分钟,比上一年度减少1.95分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而日本为40本,以色列为64本。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主任李秋实说,图书馆在国民阅读中具有独特作用。此次寻找借书最多的读者,既是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读者,也期待这些活跃的读书达人能够激励更多人去读书,用好图书馆的资源。

    教育部直属的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不在这项统计之列。南开大学图书馆也找出了该校的“书霸”——历史学院博士生师彬彬。他2013年借书393册,均为史学书籍。平均下来,他一周借书3次,有时一次借10多本。

    浩瀚的借书记录里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信息。比如,在天津17所高校1300余万册藏书中,很容易查到哪些书最受高校师生欢迎。

    根据统计,2013年被借阅最多的是小说《藏地密码》,达到1102次。之后是《明朝那些事儿》、《天龙八部》、《盗墓笔记》、《半生缘》、《倾城之恋》、《围城》、《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挪威的森林》、《1Q84》、《追风筝的人》。电视剧《甄嬛传》的原著小说也在前列。畅销书之外,高等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习题集最受欢迎。

    作家张爱玲的名作《半生缘》,在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都是借阅最多的作品,而天津师范大学师生最喜欢读的是莎士比亚全集。

    借书量下降不代表阅读量下降

    在17所高校中,天津工业大学以超过39万次的借阅量排在第一位,该校的人均借书量也最多,为12.2本。

    17所高校去年人均借书量为6.17册。近几年,这个数字以大约一年一册的速度递减。2011年人均借书8.11册,2012年降为7册。一些账号似乎在沉睡,全年借阅记录为零。

    李秋实告诉记者,各校图书借阅量从2004年到2008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逐年往下走。

    根据该中心的统计,2004年17家图书馆借出中文图书153万册,2005年升至243万册,2006年为308万册,2007年为312万册,2008年达到325万册,此后一路下降——284万册、241万册、224万册、208万册,直到2013年的192万册。中文图书占了这些图书馆借阅量的绝大多数。

    不过,借书量的下降并不表示阅读量的下降。2013年南开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读平台的点击下载量,比纸质文献借阅量高出了1.7倍。

    据李秋实介绍,该中心采购的中文电子书库共有100多万种图书,使用量呈上升态势,2013年下载量达到900多万,人均下载30本。如“超星读秀知识库”的访问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0.29%,下载量增加了2.6%。

    她说,借书量将来仍会减少,数字资源分流了一批读者,这种情况很正常。但是,有人习惯数字阅读,也有人喜欢抱着书本,各取所需,总有一批喜欢纸质图书的读者留下来。

    碎片化阅读考验“定力”

    施雪松就是一位“老派”读书人。在她看来,“只有把书拿在手里,才是真正的读书”。她喜欢把厚厚的书捧在手里的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而且她觉得,电子阅读过程中干扰太多,很难长时间沉浸其中。

    作为传统的忠实读者,曹雪策表示,电子阅读对自己影响很大。但用手机读书比较费劲,对眼睛不好,他用手机读的多是休闲娱乐类小说。时间充裕的时候,仍会选择纸本书。

    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广生说,很多人正在转向电子阅读,82岁的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宗强就是一例。他曾经只读纸质书,如今酷爱电子版,因为可以放大、下载、任意做标记。

    李广生说,随着数字资源的普及,如今的一个趋势是建设“泛在图书馆”,图书馆“无所不在”,读者在宿舍里或在回家路上都可使用。反映在图书馆方面,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变化:人们“读书”也“读网”。这需要图书馆在职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加大数字资源购买力度的同时,天津17所高校图书馆购买纸质书的脚步有所放缓,而购书经费仍在上涨,2009年用3072万元购买了106万册图书,2013年投入3300多万元,只买回71万册。李秋实解释,这是书价上涨的缘故。2009年单册平均书价31.74元,2013年升至47元。

    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年轻教师刘光华去年借过195本书,他不仅以读书为习惯,也常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籍。他说,书籍电子化是一种趋势,但不能代替纸质书。传统阅读是一种线性的信息接受方式,利于人们深入思考,而网络的海量信息不但在质量上良莠不齐,对读者的思考也有影响。

    李秋实认为,“碎片化阅读”流行的时代,考验的是读者的“定力”,因为网络跳转太过容易。定力强的读者不会陷入碎片化阅读的陷阱。

    信奉“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曹雪策自认“天赋不高”,因此选择与书为友。阅读习惯令他受益匪浅——他曾是一位不爱学习、担心考不上大学的中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之后,他发现自己知识量多了,“资本也多了”。

    本报天津4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24日 03 版

杜灿灿:因灾难找到人生方向
吕小英:做社工收获责任担当
用好作风树立好形象
第34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结果揭晓
搜寻MH370联合协调中心称获得新疑似物体
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启动
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被立案侦查
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驱动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天津高校师生:借书量少了 阅读量多了
青年社工搅动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