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大赛专家评委指出光满足单项技术领先还不够

软件落后已严重掣肘中国创造

本报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08日   06 版)

    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大赛广州决赛现场,一个看似和大赛不太相关的问题引起了大赛发起人、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的兴趣——微软单方面停运WindowsXP系统,引发国内不少用户“恐慌”,都21世纪了,操作系统还要受制于人,这是我们的死结吗?王恩东听后陷入沉思。

    有意思的是,就在王恩东组织的这场比赛现场楼下,“停放”着天河二号,这个外形看着就像7排黑色主机的大家伙,即是去年刚被评为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因此被外界称作中国超算硬件乃至整个中国创造的最新实力。

    这正是中国超级计算机乃至中国创造进程中真实写照的缩影。一边,是性能很强的硬件,强到被西方媒体将其与瓷器、爆竹、吊桥等传统发明并称为中国人的十项最拿手绝活;但另一边,是自身的框架系统——软件和应用的匮乏,以至“用西方的软件也装不上,西方比较尖端的应用不卖给你”,以超算领域为例,我国在该领域应用中九成以上的超算软件都依赖国外。

    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授许跃生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大学校园里一名学习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数学的本科生,有机会用了校园里面唯一的一台计算机。他清晰地记得,那台计算机大到可以装满一个很大的房间,不过,计算能力却只有“10万速度”,和苹果iPhone4类比的话,后者可以达到2G的计算能力,也就是相当于当时计算速度的两万倍。

    然而,36年过去了,许跃生却看不到国产品牌软件和应用的“繁荣发展”,就是站在他身边的这个中国牌的最快超级计算机,也因为缺乏相匹配的大规模并行软件,有时也不得不拆分成小规模的集群来跑应用。换言之,大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大赛的这些专家和评委的一个共识是,软件和应用已经成了困扰中国创造软实力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软肋”。

    中国有自己的办公软件WPS,却鲜见国人大面积地推广和使用,反倒是微软office风行中华大地,尽管今天的WPS已经发展到和微软office“差不多”的地步。

    为什么?王恩东自问自答:用户已经习惯了老外的东西!但是,如果有外力告诉用户“这些都不能用了”,那么WPS的市场份额会不会上去?这并非支持垄断,或是非市场化的“保护性”竞争。站在国家产业创业的维度上来看,只有穷则思变,“想在舒服的环境下谈创新,那是不可能的”。

    他的解释很形象:从国家层面来讲,要给企业生长发展的空间。有人说孩子是抱不大的,但如果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去和成年人竞争,肯定竞争不过。但要是等他长得太大了,还没和别人过招,又错过了成熟的好机会。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给自主创新的产品适合的生长环境。

    然而,当下创新环境的营造无论是从舆论到政府投入,还是从应用软件开发到人才培养,几乎每一环节,都在一个原本让人已经“很舒服”的惯性道路上步履维艰。

    就在比赛现场,王恩东还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超算究竟有没有价值?”他几乎是不假思地回答:“建一个‘超算’需要几亿元,修高铁能修几条高铁,修大楼能修几座大楼?什么叫价值?比如我们在长安街看到的大剧院,它有什么价值?有的人觉得有,有的可能觉得价值没那么大。我们业内做超算的,知道它的价值很大,这不仅是哪个人用了,哪个人没用,而是整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按照王恩东的说法,超算这个被称作现代科学大脑的应用价值已经无处不在。不管是希格斯玻色子、核聚变清洁能源、宇宙起源研究等高大上的全球性科研课题,还是汽车设计、动漫制作等工业问题,以及雾霾、全球气候等社会问题,都离不开超级计算机。“老百姓只知道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以及飞机的可靠性和舒适度到底如何,但不知道这背后是超算在替人脑计算着。”王恩东说。

    于是,相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已经被鼓吹到几成泡沫的“概念”,而对超算这般幕后的基础设备,却鲜有忠实的粉丝。王恩东说,如果不补课,这一切的发展就好比所有的东西都是建在沙滩上,很难真正站稳,也谈不上有真正的自主创新。

    更值得警惕的是,将来,那些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一边造着自己的硬件,一边去使用别人的“windowsXP”的人也很难再有市场,因为“软硬件人家都不再兼容了”。王恩东说,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所垄断的并非某个单项的技术,而是整个技术链条,从硬件到软件,从框架系统,到某个应用软件,就像如今的苹果手机,很难有外在的APP能打入它自带的系统,“我不会给你兼容的机会,这也意味着,你要想用这个产品,就只能用我的”。

    在这位超算大赛发起人看来,要想让超算真正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要从应用创新和人才培养入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补齐这条生态链最重要的两环,应用和人才。而这也是他不惜掷重金还要第三年主办这项赛事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国家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十二五”期间,一个斥资亿元的863重大专项启动,其项目方向就明确要打造航空、核能、生物、材料、全球气候变化等8个方向的应用软件。而从王恩东和其他企业家、教育家的角度来看,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将竞赛决赛现场搬到广州,让学生在天河二号上进行一个叫石油勘探3D-EW应用的挑战赛题。

    令人欣慰的是,在去年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现场,随处可以听到的是“当前超级计算机在高校课程、专业乃至学科的建设上尚未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今,不少参赛高校已经开设了超算课程,比如主场的中山大学,就相继成立超算学院、超算应用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并组建超算工程软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跃步成为国内超算专业设置最完善的高校。

    当然,也有隐忧,身为一线教师的许跃生就不完全乐观。他说,国内目前较为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超级计算机这个跨学科专业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来说很受限制。他所在学院目前的做法是,在招生时尽可能多招一些来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达到“混合”效果。去年,学院就招收了30个“超算”研究生,其中有本科是学生物的,有学地理的,也有学化学的,但也只是解决招生的入口问题,真正进入到培养环节,仍是无济于事。 

    这也是在创新道路上时常碰到的刺儿——惯性,无疑是一种很容易让人舒服的麻醉剂。打了这一针,教授能够一如既往地舒舒服服地谈教学,学生也按部就班地根据既有的传统课程听课考试,那么,也就谈不上创新了。许跃生说自己十分喜欢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如今,在他看来,整个人类的未来就掌握在探索计算科学的年轻人才手中,而年轻人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个支点把原本舒服的东西撬起来,让创新而不是默守成规占据未来。

本报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08日 06 版

软件落后已严重掣肘中国创造
北大燕京学堂培养一年硕士
别让火爆的亲子节目灼伤脆弱的童心
李雯凤:失败了,也要带着微笑上路
尹军:屡败屡战 创业无悔
张刘敏:打工妹六次高考终圆梦